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西部大开发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专著连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地区篇 西安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对策研究(中)时间: 2019-06-09信息来源:课题组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徐国弟 陈玉莲 主编 西安市西部开发办公室 责编: qgy 陈国平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产业

1.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发展新兴优势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优先发展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视频与多媒体技术、新型元器件与专用材料,开发应用网络技术和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流通领域信息化技术。支持开发、生产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高清晰度电视机、基础材料及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品。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信息传输、网络集成等为主的计算机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

(2)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重点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疫苗、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化工新产品、基因芯片、生物育种和生物制剂等方面的研制开发并形成生产规模。引进专利与自主研制相结合,不断开发各类新特药品;发展新型中药及制剂,建立中药材及新型中成药加工基地。

(3)光机电一体化产业。运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脑集成控制检测技术,重点发展模糊变频技术、新型数显装置、先进扫描成像系统、光电医疗器械、互感器、传感器、红外微光弱光遥感仪器、智能化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

(4)航天航空工程。重点建设好阎良飞机城,扩大新舟60的市场占有率,开发新一代支线飞机,解决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关键技术,开发卫星组网和信息遥感、处理和分发技术。成为国内支线、干线飞机及部件、无人机、航空地面设备、运载发动机、航天器、卫星应用等技术和装备的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5)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研究开发高纯金属材料、超导材料、液晶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等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材料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装备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除尘脱硫、天然气转换装置、可降解材料、新型清洁燃料发动机、环境监测、无氟制冷剂、新能源等环保设备和产品。

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融合,坚持实施名牌战略,扶优扶强,调整、淘汰一批技术落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使西安的装备工业、轻工业、建筑与建材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3.搞好旅游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1)坚持西安的古都历史文化特色,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积极开发以文物古迹为主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互补的现代旅游产品,形成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旅游、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娱乐游、现代文化游等五大旅游产品系列。

(2)有计划地增加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型饭店,加快现有收店的更新改造,建成一批高档次的休闲娱乐设施;发展珠宝加买和旅游工艺品,建设珠宝交易一条街,书院门古文化购物一条街和西部最大的旅游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建立西安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行规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3)采取政府与企业联合促销的方式,运用节庆活动、旅游说阴会、展销会、网络技术、媒体广告等手段,拓展旅游市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展与旅游热点城市的合作,联合推出具有西部特色的产品组合和精品线路,形成旅游市场新格局。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

(1)积极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会计、咨询、法律、信息等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逐步形成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报务业发展的新机制。适应居民和企业需求变化,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低廉、优质高效的服务产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发展壮大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社区保险、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市场化、家庭服务社会化和家政服务公司化。

(2)建设多形式、多业态商贸体系。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高效流通体系,强化区域商贸中心地位。引进新型商贸业态和技术,培育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流通和服务网络。建设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推动服务贸易的产业化、社会化。有计划地改造和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各类商贸新型业态,建设综合性仓储超市、购物广场,把西安建成中西部物流配送中心。

(3)加快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财固和国内区域性、政策性、股份制及民营银行来西安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健全金融体系,积极拓展资本、证券、保险市场,推进金融创新。扩大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创业种子基金规模;争取设立西安产业投资基金。完善西安产权交易中心信息网络系统,加速产权流动,推动资本运营。加快金融信息化步伐;努力开拓商业保险业务,培育多元化保险体系,提高城市保险覆盖率。

5.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1)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兴办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改进政府对农业的引导、服务及扶持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推进“公司十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增加农产品后续效益。积极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6.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业务宽带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通达国际化、接入光纤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现有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尽快完成城域宽带通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西安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体系,形成国外、国内、省内信息交流的汇接点。2010年前,再建成两个长途通信楼,新建5个市话分局,新增通信地下管道140公里、通信光缆线路140公里。

加快网络光纤化改造和入户进度,在扩大现有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覆盖面的同时,促进“三网融合”,建成覆盖全市、联结全国、畅通国际、高效安全的宽带主干网络,加快与国家主干网格的接入和并网。计算机网络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依托公用信息平台建设IP宽带网,确保政府统一建设的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积极建设网上联机数据库,全面建设政务、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地理空间信息、重点建设、决策支持、工商管理、旅游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八大信息系统,以及作为支撑的14个数据库,广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3)积极开拓信息市场,发展网络集成和网络服务的新业务。在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管理中心,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结算系统。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4)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使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设备、多媒体视频设备、城市数字化管理设备、网络产品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尽快专业化、规模化。加快实施西安信息港、西安软件产业园、政府信息化、信息服务产业化、电子商务系统和产业信息化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我市国民经济信息化。研制开发CAD/CAM、工业过程控制、金融财务、多媒体教学娱乐、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等重点产品。

 

(二)重点区域

结合已经国务院批复的西安市第三部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保护古城,降低密度,控制规模,节约土地,优化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的精神,采取“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城市结构布局形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以秦岭北麓水资源涵养区为重点的城市“生态保护区”;以古都旅游区等为重点的“旅游开发区”以大气质量为重点的“环境治理区”。通过这四大重点区域从点到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1.产业开发区。

(1)以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础,建成国内一流、中西部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城为目标。加快集中新建区二期、西部电子社区、软件园、医药工业园、生物医药科技园和几个大学园区和新城、碑林、雁塔、莲湖等几个园区建设。在高科技产品研发和孵化基地建设、多渠道引进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大幅度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能力,健全完善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投资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区管理体系。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支柱产业。2010年,技工贸总收入1200亿元,工业产值800亿元,利税总额100亿元,直接出口8亿美元,间接出口5亿美元。

(2)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人区投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积极发展出口加工园区,建设机电工业园、医药工业园和食品工业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技术创新步伐。2010年,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收入600亿元,工业产值350亿元,出口4亿美元,实现税收12亿元。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建成为西部地区最有活力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西安现代农业开发总公司园区。以建成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聚集区、农业科技应用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区为324。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管理运作机制。到2005年实现总产值20亿元;2010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

2.生态保护区。

(1)秦岭北麓水资源涵养区。秦岭北麓是西安的水源发源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它的建设和西安的城市用水密切相关,也是西安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的自然保护屏障。加快荒山和平原绿化、三北防护林工程、渠路田林网络、苗木基地建设。用5—10年时间,在秦岭北坡恢复8万公顷植被,完成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27.57万亩,营造水土保持区6.8万公顷。到2010年,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2)城市绿化带和防护林区。建设城市多圈层的防护林体系。加快以园林公园、绿地广场、街心花园、行道树为主,居民小区和驻地单位内部园林绿化为辅的树、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城市主体绿化格局。在渭、漏、沪、津河两岸利用河滩地建设沿河绿化林带;在九条主干公路及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绿化经济林带;在西安市区和卫星城镇之间建设针阔叶混交的沿城镇绿化带。

(3)小流域和河道治理区。组织实施郊县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县建设项目,加快浅山丘陵及台塬区水土流失治理,整治水土流失区。2010年,城市段堤防达到100年一遇的标准,主要河流堤防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县城段堤防30~50年一遇标准。做好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减少水资源污染。

3.旅游开发区。

(1)古都区。西安城垣建筑、传统文化及现代都市风光三个部分,包括明城墙内城区、城墙外沿环城路各景点,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内的区域。建设重点是完成古城墙参与性软体旅游项目设计包装和推销,建设绕城森林公园,完成三学街、书院门、湘子庙街。德福巷、西大街、北院门等历史街区的开发改造工作,做好明清历史街区、化觉巷回族历史街区和大清真寺等项目的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

(2)度假区。以皇家园林风格为主调,恢复曲江水面,搞好唐城墙遗址绿化工程,加快长安芙蓉园、大雁塔广场以及海洋科普世界建设进度,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和入区项目建设,逐步建成集观光:休闲、娱乐、会议、美食、购物为一体,具有盛唐文化特色、设施完备、服务标准高的一流旅游度假区。

(3)临潼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配合省上完成秦陵博物院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完成骊山风景区及其他著名景点的深度开发工作:完成秦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旅游小区、华清池温泉旅游小区、骊山风景游览小区和姜寨石器遗址旅游小区的开发与保护。

(4)风景区。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属断层山地风光带,东西向长200公里,总面积达4800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和园艺博览园为一体的游泳观赏游览园;骊山古人文景观区:辋川溶洞与王顺山森林旅游区;终南山山崩奇观与兴教寺、草堂寺等佛教文化生态旅游区;朱雀——太平森林生态旅游与疗养度假区;楼观台、重阳宫道教文化与森林生态旅游区;太白山自然生态科学考察区;周至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区。形成秦岭自然风景区和关中历史人文景观旅游带交相辉映的自然资源风景区。

(5)四大遗址保护区。完成周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四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美化绿化工程,力争尽早启动四大遗址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4.环境治理区。

(1)大气治理。大力推广应用清清能源,加快实施天然气二期和远郊区县天然气气化工程,在二环内及开发新区禁止使用燃煤锅炉,城市建成区内控制使用燃煤锅炉,逐步实现燃气化,形成无煤区。实施多种供热模式的同时,加快灞桥热电厂五期、西郊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重视对汽车超标尾气的治理,加快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到2005年,在市区和新建居民区、工业集中区、大中型公共建筑设施基本实现燃气供热和集中供热,市区公交车辆、出租车基本实现“双燃料”,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污水治理。加快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建设,对漕运明渠、皂河、产河进行清淤整修,防治地表水污染,加快治理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改善市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建成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和适时建设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水排放大户企业要建设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建设下游大型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争取使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0万吨/日。

(3)垃圾无害化治理。完成江村沟大型垃圾卫生填埋二期工程建设,改造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积极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垃圾综合利用水平。

(4)噪声治理,对施工工地和工矿企业的噪声,分区域、分时段进行严格控制,扩大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范围。

 

(三)重点工程

1.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构筑适应大开发的城市大交通格局。

(1)公路交通建设。加快以西安为中心、五条国道干线和西部大通道为骨架的“米”字型高等级公路网络和配套的客、货运输主枢纽网络建设。2010年前建成西安至安康(西安段)、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西安山区段),形成西安为中心,连接太原、银川、兰州、成都、重庆、武汉、合肥、郑州、包头等九个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网。

(2)铁路建设。建设西安铁路枢纽工程,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型铁路大网络。建设西安——合肥——南京、西安——宁夏中卫铁路,2010年使西安成为辐射全国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

(3)航空港建设。积极发展与外向型城市和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航空运输。积极争取把阎良等机场确定为民用支线机场和货运机场,提高西安航空客货运吞吐能力,争取开通西安至南亚、西欧、北美等城市的国际航线。发展地方支线航空运输,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进入西安航空运输市场。

(4)城市道路建设。按照“三纵、三横、三环、八射线”的城市道路网格局,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合理分布和设置停车场、洗车场。2010年前,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

2.加快城市水、气、热供应和电网改造,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1)城市供水。贯彻“多用地表水,涵养地下水,稳定开采,高效低耗,多水源调度”原则,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基本解决2010年前的城市供水问题,同时解决好外围组团及县城的供水问题。积极做好西安地区及其周边的新水源地的开发利用,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性,节约水资源。

(2)城市供气、供热。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提高清洁燃料的比重。开工建设城市气化二期工程,启动区县天然气气化工程,卫星城的城市气化率平均达到30%。坚持天然气分散供热为主、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城市供热普及率。

(3)电网改造。逐步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完善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使西安电网配置完善合理,电力供应充足,供电质量明显提高。

经过初步的论证研究,我们提出了西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初期应该建设、也有条件建设的项目共计221项,估算总投资1245.4亿元,“十五”期间计划投资910.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64项,总投资811.6亿元,“十五”计划投资619.2亿元;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40.1亿元,“十五”计划投资25.9亿元;农业项目20项,总投资63.2亿元,“十五”计投资2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68项,总投资156.0亿元,“十五”计划投资110.5亿元;旅游商贸项目34项,总投资125.4亿元,什五”计划投资87.4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9项,总投资49.0亿元,“十五”计划投资38.9亿元(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