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西部大开发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专著连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地区篇 进一步扩大四川对外开放的思考(上)时间: 2019-06-10信息来源:课题组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徐国弟 陈玉莲 主编 四川省计委 责编: qgy 陈国平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大开发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良好效果,固然受到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全面的大开放。可以这样说,西部地区开放的领域、程度、规模和水平,对西部的开发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拟从西部第一大省四川对外开放的情况和问题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四川对外开放纵向比成绩瞩目,横向比差距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及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利用外资从无到有

到1999年底,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8.4亿美元,其中借用国外贷款37.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7.3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3.5亿美元全省已建成投产外商投资企业1716家。“九五”以来,全省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渠道不断拓宽,特别是BOT 和利用国外证券投资取得突破,二滩水电站、安宁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成都一南充高速公路等一批利用国外贷款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日本丰田,美国摩托罗拉、可口可乐,德国西门子、拜耳,法国法拉基,泰国正大,我国台湾统一和香港长江实业、华润等国际知名跨国企业纷纷来川投资落户。


(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1979—1999年,全省进出口贸易额由4067万美元增加到24.7亿美元,年均增长21.6%,其中出口总额由1905万美元增加到11.4亿美元,年均增长21.5%。“九五”期间,全省努力实施“大经贸”战略,出口商品结构有所调整,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较多,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由“八五”末的20%提高到25%。全省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631家,在海外投资设立网点32个。国外企业和商社在川设立代表处311个,海外金融机构在川设立办事机构13家。


(三)国际经济合作方兴未艾

到1999年底,四川已与1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料技、文化、贸易和劳务合作关系,与国外36个城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全省已有外经公司34家,在8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全省累计签订合同金额48.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1亿美元,外派劳务超过11.7万人次。“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始实施,长虹、新希望、聚友网络等企业开始在东南亚、中亚地区投资办厂。

       

(四)国内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明显

通过招商引资、对口支援和区域经济合作等不同渠道和形式我省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到1999年底,全省共实施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5万个,引进国内资金460亿元。2000年引进国内资金预计可达120亿元。深圳华为、三九、长城,北京清华同方、大塘,辽宁北秦、万达,浙江娃哈哈;上海梅林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来川投资置业。

与20年前闭关锁国的状况相比,四川对外开放工作应该说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它对于全川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四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从总体上看,无论与沿海发达省市还是中部省市相比,四川对外开放的领域、程度、规模及效果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规模小数量少。四川的对外贸易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5%以下,占全国出口总额不到1%。“九五”期间,又从高速增长进入低速徘徊,全省出口总额停滞在11~12亿元美元的水平,占全省GDP的比重、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参见表1)。



表1   1994—1999年四川省出口总额对比表


 年份

   出口额

(亿美元)

   占全省GDP

     比重(%

   占全国出口

    比重(%

1994

10.89

4.69

0.90

1995

14.23

4.74

0.96

1996

11.66

3.25

0.77

1997

12.49

3.12

0.68

1998

11.72

2.71

0.64

1999

11.41

2.54

0.59


利用外资的总量小。1996—1999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为7.26、8.77、10.65、10.69亿美元,仅占全国同期实际利用外资的1.5%左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更小,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为7.2%,大大低于全国17.1%的平均水平。到1999年底,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仅占累计利用外资总额的39.5%,大大低于全国同期66.7%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都低于全国和不少省市的水平。参见表2。


表2   1998年四川与全国及部分省市利用外资对照表

利用外资总额

外商直接投资

地区名称

合计

(亿美元)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合计

(亿美元)

占利用外资的

比重(%)

全国

585.57

17.11

454.63

77.64

四川

10.65

7.72

5.7

53.25

辽宁

29.11

22.84

21.91

75.27

浙江

24.18

11.14

13.18

54.51

湖北

19.03

13.65

9.73

51.13

河南

10.33

6.65

6.17

59.73

云南

2.96

3.72

1.46

49.32



2.结构不够合理。全省外贸结构存在着“四重四轻”问题。即: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出口比重过重,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过轻;国有外贸企业出口比重过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过轻;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过重,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过轻。1999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7.2%,外商资企业出口占13.86%,加工贸易出口占17.3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4、31.6和39.6个百分点。而我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比全国高5.3个百分点。我省出口产品普遍存在质量档次低、成本高的问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利用外资结构也不合理。一是从利用外资的形式看,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小。到1999年底,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累计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3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2个百分点。三是从利用外资来源结构看,港漫台投资比例大;发达国家投资体:三是从利用外资的区域结构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条件较新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利用外资工作还没起步。四是从外资投向的产业结构看,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项目、出百创汇型项目所占比例太低。五是从单个项目的规模看,上千万、上亿美元的大项目少,几十至百万美元的小项目多。

3.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我省外贸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许多外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再加上出口商品档次低;出口成本高:不少企业已经步履维艰,甚至资不抵债。外商投资企业的利税等效益指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市场覆盖率高、利税率高的企业不多。1998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亏损面竟高达73%。同时:不少借用国外贷款项目由于建设经营、市场变化、外汇风险等问题,效益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相当部分外债项目还出现了偿还拖欠问题,到目前为止拖欠到期外债本息已达上千万美元。

对外开放滞后,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的重要原因之一。按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净)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计算,净出口对四川经济的拉动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呈现着主要靠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的内需型经济的特征,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少了“一架马车”。加上利用外资又不多,制约着投资规模的增长,使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这样规模的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水平,与占全国1/15人口、4.5%经济总量的四川地位极不相称。需要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二、对外开放滞后的原因


形成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条件,又有主观的原因;既有体制因素,又有政策效应;既有思想观念问题,又有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是:


(一)开放梯度形成了滞后效益

众所周知,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开始,由点到面、由东到西逐步推进。1979年7月,国务院原则同意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工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8月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正式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14个城市,直到上海浦东新区建立,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域概无例外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才兴起了一个沿江、海边开放的热潮,并逐步发展到省会城市的对外开放,最终形成全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

这种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战略,体现了小平同志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部署,符合我国国情,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现在回过头来看也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不是如此,沿海2亿多人口的地区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繁荣,整个中国的综合国力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强大。这是必须承认和充分肯定的。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种梯度推进的策略,使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从整体上滞后了东部15年左右。这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15年,是短缺经济演变为相对过剩经济的15年。本来区位不优、条件就差、投资环境落后的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又滞后15年,由此而造成的与东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一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在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方面也有相当的差距;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环境已不在同一起点上。在体制环境、市场环境、政府行为作用与80年代初有天壤之别的今天,如何弥补梯度开放所造成的时间差,开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区位条件处于不利位置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区位条件的优劣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状况。一般情况下,经济条件好的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高;反之,就低一些。四川地处内陆,四面环山,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即使沿西南出海大通道,离经济不甚发达的北海出海口,也有长达1700多公里的公路运输距离,沿欧亚大陆桥离境距离更远。加上长期不发达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更加重了在对外开放中的不利地位,制约着对外开放的扩大。


(三)投资环境不够理想

投资环境的好坏,与扩大对外开放关系极大。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楷和历史欠账,四川的基础设施一直处于相当落后的状况。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常年有500万吨货物积压待运;公路等级低,路面差,直到1995年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省才有了第一条标准不高的高速公路;民航飞机少,航线少。能源供应长期紧缺;连续18年出现缺电局面;工业生产长期处于“停三开四”的状况。电话接不通,打不出的状况也围绕我们多年。“九五”以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虽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铁路、公路、民航都有了较快的发展,通信事业有了巨大的变化,长期缺电的状况得到解决。但是,离一个完善、发达、方便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与投资硬环境的巨大改善相比,投资软环境亟待改善。法律、法规体系长期不够完善,经济活动和交往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无法可依;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情况时有发生;政策透明度不高,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屡禁不止;不讲信用、不守合同的问题普遍存在;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等等。这些;都影响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四)政策优惠力度不够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国家为了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战略部署,采取了投资、政策向沿海地区的双倾斜,给了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这都是四川和整个西部地区没有的。同时,由于四川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地方财力的限制,要仿效沿海的一些优惠政策也力不从心。区位条件、投资环境本来就处于劣势地位的四川和西部地区,在实施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政策力度上又比沿海地区小了许多,必然影响着对外开放的成效。


(五)思想观念落后加重了负面影响

在较长一个时间,我们不少同志对扩大对外开放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引进一点资金、技术与管理这个层面上,远没有看到它对传统观念、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产生的深刻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以致在开放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糊涂认识,设置了一些不利于开放的条条框框。诸如“靓女不能先外嫁”(即好的企业不能先拿出去合资)、“肥水不流外人田”、“算小账不算大账”、“要资金、技术不让市场”、“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等等。这些落后于时代的思想观念,都曾经使我们丧失了一些扩大开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