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镇化
城镇化

新阶段城镇化带来投资需求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3 2 27 作者:巴曙松 责编:admin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下一步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规划与要求,中国城镇化进程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城镇化带来的投资空间。横向比较:城镇化率离发达国家尚有30%缺口。中国的城镇化率远不及发达国家,甚至不及金砖国家中的其他几个国家。 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50%,达到51.27%,但是依旧远低于一般的发达国家的水平(77.7%)。即便同样的“金砖”国家,中国的城镇化率也是低于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可见,中国还有巨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

    内部结构看: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都将带来巨大投资机会。中国“纯城镇化率”仅三成,发展空间巨大。在国家统计局的人口城镇化的统计数据中,还包含了大量在城市工作的流动人口,即在外务工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当前,中国大约有1.6亿户籍不在城市的农民工被计入城镇人口中,剔除这部分流动人口,其中真正的“纯城镇化率”,也即非农户籍的人口占比仅三成,常住人口口径的城镇化率高出户籍人口口径城镇化率15个百分点。也即随着未来户籍制度的改革,中国的真切城镇化之路依旧漫长。

    自2003年以来,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20个百分点。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土地城镇化增速均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除2009年外),也即城镇建成区 快速增长,但是集聚的人口则明显滞后。按国际公认标准,衡量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关系的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合理的区间在1—1.12之间,但是我们以1995年为定基年的“两化”增速来看,2003年是个转折点,在1995—2010年的15年间,城镇化速度一直比较平缓,但是从定基图上我们看到土地城镇化的加速度很快。 2003年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口分别是1995年的1.47倍、1.49倍,但是截至2010年,两者分别为2.08和1.9,也就是说在2003—2010年7年间土地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是远远高于国际公认标准,达到了1.2。

    城镇化产生多方位的资金需求。无论是今后的土地城镇化还是人口城镇化,最终都将会带来投资以及资金的需求,土地城镇化带来的是直接的投资需求,但是鉴于之前几年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在土地没有自有流转和政府调控的背景下,预测未来几年的土地城镇化空间将收窄;但是即便是最保守的按照常住人口口径的城镇化率,我们的城镇化空间亦有20%—30%,人口的城镇化最先带来的是消费需求的增加。

    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需求预期达到30万亿元。国家发改委专家相伟测算认为,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所产生的资金需求,社会保障和市政公共设施支出共计将超过30万亿元。其中,社会保障支出到2020年大约需要支付15万亿—20万亿元,若要不断提高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支出总额可能会不断膨胀;而市政公共设施资金需求,仅仅是由于城镇人口增加的新增市政建设,包括公共交通、市容环卫、污水处理、绿化、水热供应、道路桥梁等的资金需求大约有16万亿元。我们按照历史的经验数据,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伴随着城镇化的提高而不断提升,总结下来两者的相关性在1995—2011年间达到了0.9,倘若继续保持往年的稳定关系,同时假设城镇化率继续保持每年1个点的增长,那么我们看到在2015年的时候,城镇化率达到55%,同时产生的基建资金需求为11.2万亿元,再过5年,即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此时自2012—2020年共产生27.8万亿元的基建投资需求。

    仅轨道交通2011—2015年资金需求8000亿—10000亿元。目前已经有28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通过国务院审批,33个城市完成了轨道交通规划。如果按照地铁建设每公里的造价平均4亿—5亿元计算,那么仅在2011—2015年,规划的2411公里的新增里程地铁中,所需的资金需求达到8000亿—10000亿元;在之后的5年,2016—2020年,不考虑价格因素,至少有13736亿元的融资需求。

    到2020年,至少有20亿平方米的城市道路、14.2万标台的城市公交车辆需要投资。在城市基本公共设施方面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假设2020年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以及公共交通车辆和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与当前(2010年)水平相当,同时以每年1%左右的城镇化保守速度计算,2020年的城镇化率为60%。我们看到即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在2020年人口总量达13.96亿时,不考虑原有城市基础设施的翻新改造,新增城镇人口意味着19.4亿平方米的城市道路需要建成、14.2万标台的城市公交车辆需要政府购买以及16.4亿平方米的公园绿地需要政府投资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