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家级新区 >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

抢抓重大机遇 充分发挥核心引擎功能时间: 2020-11-18信息来源: 圳论 2020年6月28日 作者:张燕 责编:qgy

导言:“当前,深圳要牢牢把握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担当重大历史使命,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奋力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当好标杆。”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区域战略中心研究室负责人张燕接受本报驻京记者采访时如是强调。


他表示,深圳应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改革开放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牵引带动作用,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优势、注入新活力,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奋力跑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速度”,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深圳担当好先行示范的重大历史使命,归根结底是要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


★ 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要更好地用改革开放的办法,顶住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冲击,要利用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等有利的政策条件,系统性、前瞻性地推出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社会力量发展潜能,汇聚各类发展要素,不断培育形成发展新动能。


 深圳应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统筹推进扩大内需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打通深圳与全球经济、港澳经济及国内经济的互促循环。


★ 从深圳都市圈、珠江东西两岸联动等不同层面发展看,要发挥好深圳的引擎带动和功能外溢作用,依托重要合作平台建设、重要交通通道联通等,把深圳的创新链、产业链延伸拓展到周边区域,既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也为深圳发展提供新空间。


  “民生幸福标杆”是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深圳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加快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的优质生活区,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深圳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张燕认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东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发挥了“试验田”和“窗口”的作用,在经济基础、创新能力、市场主体培育、制度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均形成了显著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精彩实践和鲜活经验,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深圳已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标志着深圳经济特区开启了新的伟大实践新征程。”作为国家发改委研究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权威专家,张燕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坚定扛起先行示范的历史重任,全力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紧紧围绕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五个率先”重点任务,迅速拿出了“施工图”“路线图”。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圳没有放慢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步伐,而是开足马力跑出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加速度’。”张燕说,这充分彰显了深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圳样本。


 “深圳担当好先行示范的重大历史使命,归根结底是要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他说,当前深圳正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先行示范区目标任务,在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核心引擎功能,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奋力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当好标杆。


深圳应加快推进综合授权改革,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必由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面对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困难挑战越大,越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张燕说。


“以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圳已率先推出了一批重大改革事项。如营商环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深圳在重点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国前列。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00多项,并开始在全国复制推广。”他强调,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要更好地用改革开放的办法,顶住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冲击,要利用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等有利的政策条件,系统性、前瞻性地推出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社会力量发展潜能,汇聚各类发展要素,不断培育形成发展新动能。


张燕建议,深圳应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在促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在更高视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谋好篇布好局,高水平编制深圳“十四五”规划,确立一批未来具有牵引带动性的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改革开放新举措,不断培育竞争新优势新动能,在与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的跟跑、并跑之中超越强者、实现领跑。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如何再创佳绩?张燕认为,要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努力,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他提出,深圳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先行探索,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应着力实施一批战役战略性重大改革举措,谋划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和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措施。这是特区的责任担当,也是先行示范的重要内涵。如围绕要素市场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圳应加快推进综合授权改革,先行先试,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圳应更好发挥枢纽功能,服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当前,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深圳在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辐射影响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国内国际循环的重要枢纽。”张燕据此提出,深圳应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统筹推进扩大内需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打通深圳与全球经济、港澳经济及国内经济的互促循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深圳应更高水平推动与全球联系互动。依托深圳口岸的窗口通道作用,发挥深圳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综合优势,坚定不移地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深圳作为全球城市的重要节点功能,汇聚全球发展要素,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和持续稳定,为全球经济恢复、包容性增长和经济良性循环做出深圳贡献。


其二,深圳应更高质量促进与港澳融合发展。深圳毗邻港澳,人员往来与经济合作基础较好,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推动与港澳合作的前沿阵地。要不断深化探索和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推动深圳与香港、澳门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协同对外开放、人员交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促进实现与港澳经济的良性互动循环,更好服务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其三,深圳还要更深层次地加强与广东省内其他城市协同合作。广州、深圳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优质生活圈建设等方面优势互补、强强联动、竞相发展,要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为牵引,不断深化广深合作,动态带动珠三角、粤东西北跃升发展。从深圳都市圈、珠江东西两岸联动等不同层面发展看,要发挥好深圳的引擎带动和功能外溢作用,依托重要合作平台建设、重要交通通道联通等,把深圳的创新链、产业链延伸拓展到周边区域,既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也为深圳发展提供新空间。


其四,深圳应更大范围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如,在扩大开放方面,深圳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合作;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北京、上海等科技创新中心及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和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紧密协作;在产业转移方面,鼓励深圳向全国其他地区输出先进经验、先进模式,支持共建产业合作区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深圳可在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城市治理和发展环境等方面集中发力,充分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中央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深圳可以在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城市治理和发展环境等方面集中发力,充分发挥核心引擎功能。”张燕说。


他认为深圳在科技创新上要大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范围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加速重构,深圳要扎实推进高标准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乃至未知领域的技术攻关,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提升创新地位创新势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提升国际创新力。

    

深圳在产业变革上要有新突破。加快深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创新力提升驱动产业链优化和产业变革升级。即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加注重提升实体经济实力,力求在研发、专利、技术、工艺、品牌等关键环节上获得领先优势,发挥好深圳的企业行业产业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跨区域整合带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若干具有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同时,他还建议深圳在超大城市治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防范化解风险、现代化城市治理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子,做好先行示范,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张燕突出强调了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作用,提出深圳要进一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和能够吸引全球人才的良好人居环境,汇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和市场主体,引导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促进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发挥深圳作为全球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窗口作用,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性旅居、创业就业的目的地。


要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深圳在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张燕强调,“民生幸福标杆”是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深圳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加快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的优质生活区,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他认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不断提高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别是建设先行示范区以来,深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先行示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市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大事要事,对标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的具体要求,把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民生事业,努力打造安全有序、智慧便利、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城市。


他提出,当前,深圳要充分发挥先行示范区的综合优势,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在政策措施的谋划实施上,大力促进新技术、新经济、新基建、新业态发展,充分激发潜力、有力释放新动能。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强化稳就业各项举措,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把老百姓切实关心的就业收入、生活消费等工作做好。要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方方面面,要时刻把握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作者:张燕  国家发改委区域战略中心研究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