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

促进产业转移 加强东西合作时间: 2018-03-04信息来源:肖金成 作者:qgy_admin 责编:

积极开展东西部地区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合作,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东西合作就是把西部地区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东西部的经济合作不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采取国家统调统配方式或者是一平二调方式,而应主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即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利益驱动机制来实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依据市场化原则,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手段,鼓励东部地区的企业向西部投资。应加强西部地区和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联系,抓住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机遇,寻找优势产业,使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加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从而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应鼓励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兼并西部企业或组建企业集团,为西部企业引人新的生产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使之形成与东部地区企业的上下游或技术互补的产业联合,使西 部一些困难企业逐步摆脱困境。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东部地区应鼓励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初级产品加工产业向西部的适宜地区转移,以进一步带动和支援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要把加强与东中部的合作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来增强吸引力,还要勇于走出本区域,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建立各种经济联系,积极为企业间合作“搭台”,促使东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更富成效。
 

一、东西部产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东西部产业转移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东西部各自的比较优势的潜力来看,东西合作和东西部产业转移并未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一方面,产业转移是要素流动较为高级的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东西合作与产业转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投资合作的成功率不高
投资合作取得成功是企业最大的心愿,但在东西部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东西部企业合作的实践看,西部地区政府的工作效率低及优惠政策落实难并不鲜见;频繁的、缺乏规范的各类检查则严重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外来企业与当地企业发生纠纷打起官司来,基本上是输多赢少。

商务成本较高
从市场的微观主体,即单个企业运行的角度看,决定是否向西部转移要经过严格的比较收益分析,商务成本是其考虑的重要方面。商务成本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生产要素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主要指工资成本);土地成本(主要指房价、地价,企业或个人租借办公、居住的成本);资金成本(主要指借贷资金成本);办公成本(主要指办公设备添置成本、文件处理成本、交通成本、差旅成本和招待成本);信息成本(主要指信息开放度、共享度方面的成本)。第二,生产服务成本,指餐饮、旅游、教育、培训、通讯、办公服务、认证、研发等成本。 第三,生产交易成本,指企业的流通成本、税收及规费、基础设施服务付费以及企业因诚信度不够高而必须付出的代价。第四,其他成本,指企业的公关和很多不能控制的成本,如服务成本、公关成本、信息成本、各类会议成本。
首先从人力成本来看,虽然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但考虑到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和可用人力资源的易获得性因素,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并不占绝对优势。西部地区的中低素质劳动力成本确实较东部低,但在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的条件下,中低素质劳动力的生产率将大打折扣。在西部地区雇用高级员工的费用比沿海地区还高,而且很难招聘到素质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
其次看土地成本,西部的工业用地成本与其他地区相差不明显,甚至要高于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的商业用地甚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重庆、成都、西安的工业用地最低成本为每平方米200~225元,最高可达420~450元,而苏州和东莞的土地价格仅为每平方米l25~150元。
第三看原料成本,西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是资源存量的优势并不一定转化为成本优势,而且西部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将资源作为摇钱树,在原料上摊派各种费用和高额税负,使原料成本大大高于企业的预期。
第四看交易成本,西部地区的交易成本高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投资商到西部投资后往往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性成本。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办事效率、民众的思想意识及文化传统等因素都与东部地区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会无形中增加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成本。西部地区交通成本比东部地区要高。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制约产业转移的步伐。

东部地区可能面临产业空心化的挑战
对东部地区而言,发展新产业需要高投入和高成本,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而依靠东部地区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获得短期的贸易利润,但随着各项成本的上升与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的加强,利润的空间将逐渐被压缩。在创新机制尚未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没有形成气候,而旧的主导产业又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之时,东部可能因为产业空心化而面临失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威胁。制造业西移会带来结构性失业的难题。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东部地区集中了大量企业和从业人员。一旦产业结构乘上升级的快车,主导产业向信息化发展,必然产生资本、技术对资源、劳动力的高替代率,就会造成从业人员的大量过剩。在东部地区高收入的吸引之下,从业人员不愿迁出本省、本地区。因此,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东部地区的失业问题将十分突出。这不但会影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东部合作企业派出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东部企业去西部投资发展,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派出相关人员,其中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这些外派员工要具有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员工及协作单位的协调能力,要把总公司战略、经营目标及把原投资企业的体系和文化融合到新的企业里,使企业全体员工逐步接受这些体系和文化。目前,在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中,东部企业外派人员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难以适应西部地区复杂的体制环境。

存在资源无序开采和污染转移的现象
目前,东部地区企业把在西部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开采领域,而对特色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东部地区的企业投资采矿的较多,在缺乏规划论证的情况下,既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威胁。
西部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而且给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产业转移时,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东部地区一些企业把一些具有污染性的产业转移到西部,这些产业对西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东西合作与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将优惠措施纳人法制化轨道,促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企业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跨地区的协作、兼并、技术转移与生产环节的分工是产业转移的实现形式。只有企业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行动起来,把握产业转移中的巨大商机并及时行动,西部地区吸引产业转移才能取得实效。要使投资者对在西部投资有信心,有必要制定“西部投资鼓励法”,用立法的形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鼓励外商和东部地区的企业到西部投资兴业。
对西部地区开发投资的鼓励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开发实行投资补贴。二是对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的产业贷款予以贴息。三是设立鼓励创造城镇就业的“就业补贴”基金。就业补贴也是国外为缩小地区失业差异而采用的一种区域性政策工具,通常是根据企业在不发达地区创造的就业机会给予企业一定数额的补贴,以降低企业的工资成本,鼓励企业多雇佣地方工人。

重点扶持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构筑产业集群
西部开发可以借鉴东部地区以及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策略。当然,由于东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和产品集群的形成机制等具有自身的特色。
具体来说,发展产业集群的区域定位应集中于西部经济基础好或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为加强产业配套能力,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可整体迁移至西部地区,从而避免单个企业在西部投资所面临的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顺应市场,强调特色,尽量避免与东部地区发达的产业集群进行正面冲突,而且集群发展初期应包括对竞争优势和专业化的追求,而不是仅仅模仿其他地区成熟的产业集群。这就要求产业集群建立在独一无二的特色产业上。

加大对一些城市的支持力度,培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经济增长极
西部地区土地辽阔,除四川省、陕西省关中地区等地人口比较密集外,大多数地区人口都比较稀疏,城市比较少,城市规模也比较小,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针对西部地区这种情况,不可能建设更多的城市,而应该把现有区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强,以避免资源分散化和企业成本的上升。应通过周密论证和科学规划,选择环境好、有资源禀赋优势、交通便捷的城市进行重点发展,将其培育成为产业集中度高、经济实力强、承载人口多、带动能力强的经济增长极。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各国区域发展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和上世纪90 年代开发开放浦东都证明了增长极理论的有效性。深圳现已成为一个承载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浦东成为带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天津滨海新区则是新世纪在中国北方培育增长极的新的尝试。培育增长极的要义是政府的有力支持,并使其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促使要素高度聚集。西部地区可成为增长极的城市很多,如新疆的伊宁、霍尔 果斯,青海的格尔木,甘肃的白银,宁夏的银川,陕西的杨凌,四川的内江,重庆的合川,云南的瑞丽,贵州的遵义,广西的东兴和凭祥等。可以把这些城市作为发展的重点,通过政策、资金的支持,并直接进行规划指导,使其迅速成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

东西合作共建合作区、开发区、工业园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规划建设了若干个合作区、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对当地招商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给 当地财政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或不完善,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招商引资的进程。“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促进东中西协调互动,鼓励东西合作的方针。我们认为,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东西部合作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采取政府和企业、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如东部地区办的比较成功的开发区可以与西部地区进行合作,西部地区的政府以优惠价格提供土地,东部地区的开发区提供资金和管理人才,按照东部地区开发区那样的体制进行管理,税收和利润进行分成,做到互利共赢。江苏与新疆合作建立的工业园区,已显现出良好的效果。建议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经验,由国务院西开办制定办法,鼓励东中西共建开发区或工业园区,走出一条推动东中西合作的新路子。

加强人才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就东部地区而言,应把向西部地区转移高技术和人才、发展科技信息交流作为参与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坚持技术、人才的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积极组织本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高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承包、合资和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加快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和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同时,拓宽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根据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荐本地各类技术人才到西部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和培训当地农民和企业职工。当然,西部的企业也可以以技术为纽带,与国内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共同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

发展和开放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市场,促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金融、保险、物流、零售、房地产、社会服务业等本身既是服务性行业,同时,它们存在和成熟的程度也是投资与商务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这种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增加经济活动总量,活跃市场并可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对吸引外资和东部地区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服务产品是一种非实物劳动成果,其生产、交换、消费具有时空同一性。由于服务业的市场是分割的,各地区的服务产品不可流动,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企业要想占领西部市场就必须到西部地区投资,而不可能像制造业那样,在东部地区生产,在中西部地区销售。因此,可吸引东部地区企业到西部投资服务性行业。
结合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各边境口岸城镇应根据其经济发展潜力和市场容量,建设不同类型的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及转口保税区等新型西部“特区”。这些特 区可吸引东部大型企业集团或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来投资,所生产的产品部分出口,部分抵免关税后销往西部各省区。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