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成:雄安新区:取得新成效展现新面貌时间: 2023-04-12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夏成 责编: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决策,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北京新两翼的重要一极,雄安新区设立6年来,围绕初心使命,紧扣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四大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变“一张蓝图”为一整套施工图,一座高水平现代化新城雏形全面显现。
“生态之城”本底夯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谋划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6年来,雄安新区统筹推进“城”的规划建设和“淀”的修复治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高颜值生态新城正一步步从规划变为现实。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绩斐然,淀区水质从劣Ⅴ类转为Ⅲ类,水域面积保持在275平方公里左右,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华北明珠”重放光彩。践行“先植绿、后建城”理念,“千年秀林”等累计新增绿化造林超过46万亩,新区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4%。野生鸟类达250余种,淀区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蓝绿底色进一步夯实。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的人与自然和谐目标有序推进,“无煤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效显著,河北省首批降碳产品交易在新区完成。
“协同之城”扎实落地
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雄安新区的初心使命,也是立区之本和主责主业,通过完善设施、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承接疏解,进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工作主线。6年来,雄安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下“硬功夫”,京雄城际铁路、雄安高铁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四纵两横”的高速铁路网络正在逐渐成形,新区内部地上、地下、“云上”三座新城同步推进,新区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正在展现。在地上,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启动区“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具备通车条件,起步区“四横十纵”骨干路网全面开工,容东片区城市框架逐步形成。在地下,物流通道、疏散夹层、管线舱等三层地下综合管廊初具规模,“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城市病”将有效避免。此外,积极引入优质教育、文化、医疗资源,一批交钥匙项目建成移交。先进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有效支撑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以高水平承接牵引高质量发展。
“创新之城”取得突破
创新是引领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日益深化,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雄安建设创新之城面临历史性的机遇。6年来,雄安新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真正实现“数字孪生智能云上城”。持续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生态,制定了“1+10”疏解配套政策,优化承接疏解服务环境,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深入推进实施“雄才计划”。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落地,中国星网等3家央企总部开工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4所高校选址落位,央企设立各类分支机构140多家,首个央企产业集群中国中铁入驻,形成了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开放之城”高位推动
让国际社会通过雄安感知中国,既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制度优势,也向国际传递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使命。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就获批自贸试验区,开放是雄安与生俱来的先天基因。6年来,雄安新区积极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积极支撑京津冀开放型经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特别是以金融领域为重点,持续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了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法定数字人民币等一批创新试点,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服务贸易创新引领集聚示范区,国际化新区呼之欲出。
持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高质量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要始终牢记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初心使命,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发展定位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推动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在新征程上努力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样板式新城。
一是要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保护治理,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持续共建绿色生态美丽之城。二是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打造优质完备、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优质宜居共享共富之城。三是要牢牢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功能完善促进疏解落地,以高水平承接牵引高质量发展。积极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构建创新平台及生态系统,发展疏解产业深度融合、资源和要素充分涌流的新产业,打造活力动力之城。四是要牢牢把握扩大开放这条必由之路,着力构筑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试。营造有利于承接建设的软硬环境,打造开放合作之城。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区域战略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