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土地区所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李沛霖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全链条提升低空经济水平时间: 2024-06-05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沛霖 责编:

近来,在明晰空域范围、创新空域供给基础上,各地加速低空经济布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迅速,2023年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预计2030年和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元和3.5万亿元。在低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应正视产品技术、制度标准、要素保障、服务配套等领域的问题与短板,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系统施策,使低空经济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生产环节,推进产研融合、优化生产布局、完善要素保障,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发展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无人机为主的低空飞行器,是我国接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能,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先技术再融合、场景再拓展、优势再深化的重要契机。然而,当前高性能电池等上游环节配套能力弱、整机制造等中游环节不强、风险资本和复合型人才等高端要素支撑力不足、产供链生态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导致中下游制造使用成本较高。对此,应鼓励产研融合,将电池、电推进、飞控系统、航电系统、机身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量产。在生产布局上,支持各地依托优势沿产业链不同环节差异互济布局。在要素保障上,发挥专项资金和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强化资本市场支撑,为企业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在流通环节,健全兼顾效率与安全的高水平制度体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由于对起降场地要求更低、体积相对较小、飞行较为独立,低空飞行器有望大幅度提升占陆地国土空间约43%的山地和丘陵地区的通航能力,便利5亿农村人口和货物通达城市,缓解超大特大城市的路面交通压力,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缩小城乡区域居民出行可达性差距。不过,在大量不同类型航空器“翱翔广阔天地”前,须解决低空空域资源供给不足、使用效率不高、低空通信、感知、导航保障能力不足、通航飞行活动审批仍较繁杂等效率问题,同时完善低空航路谋划、应急备降流程、地面隐私保护、重要地点防袭等安全举措。下一步,应及时总结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等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地区在简化申报程序、空域精细化管理、航空器监视通信覆盖、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修订《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细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定,将低空基建、航网、运输等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升城乡立体化规划、建设、治理能力。

在消费环节,以多元应用场景塑造低空经济“中国样板”。2023年年底,我国低空经济领域企业超5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达126.7万架,运营航空器2900架,工农业生产、客货运输、公共服务、科学探索、大众娱乐等领域低空飞行商业化进程加快,产生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应看到,与新型低空飞行器可适用的广泛场景和广阔国际市场相比,目前企业开辟新场景、引导新需求的能力合力不强,产品技术标准国际化水平不高。对此,应强化政策引导,主动发掘应急救援等“政府端”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强化城乡通航运输等“企业端”和娱乐消费等“个人端”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政策支持。在国内市场发育壮大过程中同步实现“技术、产品、标准、国际化”四位一体系统推进,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引领全球低空经济发展。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