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土地区所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潘彪、黄征学、郭叶波在中国改革报发表文章:2025年壮大县域经济怎么干时间: 2025-03-12信息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潘彪 黄征学 郭叶波 责编:

□ 潘彪 黄征学 郭叶波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壮大县域经济。

各地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除北京、天津、上海3个不设县的直辖市以外,其余28个省份均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安排。整体来看,各地壮大县域经济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聚焦“特色”抓县域。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1869个县域,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28个省份中,山西、甘肃、重庆均提出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江西提出打造更多经济强县、农业强县、文旅美县、生态名县;黑龙江提出培育一批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边贸旺县;云南提出打造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文旅名县、口岸强县;湖南提出加快构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县域特色产业体系;宁夏提出推动城市周边县、专业功能县、农产品主产区县、重点生态功能县各展所长、加快发展;陕西对产业功能县、农产品主产县、生态功能县提出不同支持措施。

二是聚焦“龙头”抓县域。千亿县、百强县等头部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对县域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也是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各省普遍重视龙头县域培育,河南提出培育一批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城区人口超50万县,湖北提出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四川提出实施全国百强县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行动,辽宁提出培育壮大工业单项冠军县5个、工业强县5个,黑龙江提出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县增至35个,甘肃提出力争百亿县达到一半以上,山东提出实施“百县图强”计划,抓好强县产业帮扶弱县。

三是聚焦“产业”抓县域。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河北、辽宁等9个省份按照中央要求,提出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浙江提出支持山区县做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山西、江西提出每个县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广东创新提出推动出台县域经济振兴条例,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推动产业成链成群发展。具体来看,产业集群方面,安徽提出加大对百亿级、五十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湖北提出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加快壮大40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方面,江苏提出努力建成10条超百亿级的县域特色产业链;福建要求县域重点产业链突出以点带面,从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统筹发力,加大对10个试点县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工业强县、产业特色县。

四是聚焦“商业”抓县域。近年来,消费下沉趋势明显,县域成为消费增长“新蓝海”,零食、茶饮、旅游、医美等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消费场景单一、商业体系不健全等突出短板。《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河北、山西等14个省份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出部署,其中,3个省份提出量化任务;河南提出争创10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甘肃提出培育4个省级县域商业“领跑县”;江西提出改造提升县域商业项目200个。

五是聚焦“县城”抓县域。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28个省份中,21个省份对县城建设作出部署,13个省份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其中,广东提出高起点规划建设县城,突出功能完备和标准提升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浙江提出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滚动推进重大项目500个以上,支持县城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山西提出推动5类县城11个试点县差异发展;海南、吉林均提出开展好5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