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经济
创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时间: 2016-09-09信息来源:吉文惠 作者:ws 责编:
编者按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作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2015年底获批的哈尔滨新区备受关注。新区包括松北区、呼兰区和平房区,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万。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科技和产业基础雄厚、生态环境优良、战略地位重要。这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支点。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属东北地区特大城市,作为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在当前加快经济转型和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哈尔滨市长期以来发展所形成的科技创新要素资源优势、城市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等因素,为哈尔滨市打造国家级新区奠定了重要基础。根据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新区将进一步明确打造国家级新区的总体思路。
哈尔滨新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是,至2020年,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区域经济规模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70%至90%,科技型产业和创业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升,科技合作、经贸与对俄产业全面升级,空港经济区基本形成规模效应,具有区域特色和独特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区初具规模。至2030年,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成为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和生态化发展新城区。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全面进展,哈尔滨市区域产业的持续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成为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牵动力的核心增长极。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
哈尔滨新区历史悠久,科技、文化、生态等优势显著,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新区开发建设坚持“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战略设想,以大松北为新区核心区,辐射呼兰区整体和周边县市部分区域,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具活力的发展核心区域。
为推动作为哈尔滨新区产业升级,实行机构统一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哈经开区、平房区制定了《哈尔滨市平房区(哈经开区)党政工作机构设置实施方案》,两区实行统一管理改革,标志着哈尔滨新区系列重大改革的正式启动。此次改革合并机构从原来的46个变成“16+5”的新组合。即16个机构和5个经济功能区,比合并前减少60%以上。两区重新进行了机制的科学再造达到机构统一管理、集中审批、集中为社会事业及经济建设服务,从而使机构更加精干高效。
哈尔滨新区积极营造金融环境,设立规划支持金融产业的发展,金融产业集群的商业环境有便捷的交通、通信和信息技术服务。资金的流通是金融产业得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哈尔滨新区资金聚集具有规模性,需要金融产业集群基地作为政策引导。哈尔滨新区政府积极与金融机构洽谈协商,提供融资项目,为其做好金融贷款服务。相比于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华尔街等成熟的金融产业集群,我国金融软实力还有待提升,无论来自国内或国外的竞争,这对哈尔滨新区都是挑战与机遇。因此,更需要健全的法制环境、创新的金融产品和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等优质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的管理水平。
哈尔滨市政府致力于做好新区顶层设计。结合本市实际,邀请具有国际视野、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团队加盟,编制新区发展整体规划。在哈尔滨新区和黑龙江丝路带建设机遇的背景下,切实发挥哈尔滨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枢纽作用。重点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现代物流等高端现代服务业,提高支撑开放发展的能力。
面对哈尔滨新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各承载区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哈尔滨新区核心承载区的松北区,投资百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正在建设。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松北区确立“每月都要有新的项目签约、新的项目开工、新的项目达产、新的项目入驻”的机制。4月初,松北区科技创新城14家企业挂牌上海股交中心Q板。科技创新城内的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去年7月设立至今,有231家黑龙江省内企业通过其挂牌,实现间接融资近20亿元,涉及新能源、科技、绿色食品、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
举全市之力解新区问题
此次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致力于将哈尔滨新区建成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使其在推动黑龙江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因此,需要全力解决哈尔滨新区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需灵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要下放干部管理权限。除新区管委会部门主要负责人仍由市委管理任免外,其他所属二级单位干部任免和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新区,功能区以下管委会人员实行聘任制。要鼓励外商投资,将投资项目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放宽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重点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新区境外投资的金融、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要实现科技体制创新。积极争取在哈尔滨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新区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财税、户籍、土地和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
需培育产业集群,建设经济功能区。依据产业规划,按照产业链完善、要素配套、集聚效应明显等原则,设置5个经济功能区。并设立经济功能区督查专员,负责各园区平台的协调运作、招商引资、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和企业综合服务等工作。这5个经济功能区分别为:哈尔滨航空汽车产业城、哈尔滨绿色食品产业园、哈尔滨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哈尔滨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哈尔滨大数据产业园(中国云谷)。经济功能区是在借鉴其他国家级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哈经开区、平房区自身产业基础优势而设立的,以便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加强产业集群培育。随着发展,经济功能区还会适时增加调整。
要完善创新项目融资模式。哈尔滨市新区建设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大力支持下,以立足提高市场化运行能力为目标,积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平台、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比如采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进行直接融资。此外,还可以灵活地采用PPP模式,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等金融创新模式,推动新区企业上市。
新区要完善金融创新体制,争取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外资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在新区开展人民币结算中心,推动对东北亚国家外汇互换,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争取金融管理权限,行使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审批监管权。
新区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哈尔滨新区凭借优异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禀赋,将发展成为带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载体,成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黑龙江省“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端合作平台,成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集聚高地。
绿色环保、生态宜居将属哈尔滨新区未来的重要特征。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要求哈尔滨新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统筹规划。哈尔滨拥有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可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北国水韵新城区。比如依托太阳岛等景观、设施和生态湿地资源,建设融合冰雪文化、湿地生态文化、中国北方民俗文化的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
自主创新是新区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致力于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供经验。着力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新区开发建设运营模式、创新生态文明管理制度,探索依靠深化改革推动新区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区将实现对外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哈尔滨新区对蒙、日、韩、俄等东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加快建设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通道。打造科技、金融、文化旅游和信息等高端服务要素集聚平台,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万山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