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重庆两江新区:内陆腹地跃身开放前沿时间: 2015-09-29信息来源:刘春雪 作者:zlh_admin 责编:

原标题:

    重庆,大城崛起

    本报记者 苗蓓 朱文君 徐望

    位居长江上游的重庆,地处内陆,为群山环抱。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其内陆开放一直滞后于沿海。

    然而,近年来,山城重庆,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对外开放桥头堡、新兴产业汇聚之地。今年上半年,重庆以11%的GDP增速,继续领跑全国。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重庆如何抢抓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逆势而上?

    【亮点】

    开放倒逼改革

    “渝新欧”让内陆腹地跃身开放前沿

    “在国内众多开往欧洲的班列中,‘渝新欧’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开行数量和货值占到总数的八成以上”。

    8月28日,抵达重庆的第一天,我们就直奔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漆丹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自豪。

    渝新欧的全称,叫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以重庆铁路西站为起点,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历经哈、俄等6国,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是连接中欧的第一条国际铁路货运专线。

    重庆市政府物流协调办公室统计显示,渝新欧自2011年1月28日开行以来,至今年8月28日,开行380班,货物运输总量约3万标箱,进口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

    “一条铁路,连接两大洲,打开了一个大市场。重庆也由内陆腹地跃升开放前沿”,重庆市政府物流协调办公室负责人蔡湛说,渝新欧,是重庆的创造。

    长期以来,由于山水阻隔,重庆货物出口国外,只能通过沿海城市,穿行马六甲海峡,才能抵达欧洲。重庆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天生”劣势难道无解?

    重庆人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方位——从重庆出发,经新疆、中亚至欧洲的铁路,比从长三角、珠三角出发更近!

    “事实上,中国内陆从新疆至欧洲的铁路几十年前就有”,蔡湛介绍,但由于涉及多国货物通关等多个问题,这条南线欧亚大通道始终未能打开。

    敢想敢干的重庆人,与海关总署和铁道部商洽,邀请俄铁、德铁、哈铁代表协商,几番艰辛,创造性地开通了渝新欧国际铁路专列。

    渝新欧的创举,让山城重庆成功转型为开放的桥头堡,将长江经济带和欧洲紧密相连。

    【启示】渝新欧创举,让人大开眼界。谈到开放,在许多人看来,地理区位决定了一切:内陆注定不如沿海开放,内陆只能跟着沿海梯度开放。重庆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说,开放内涵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两种资源”。开放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一种制度安排。 

【亮点】

    垂直整合集群发展

    抢占高端全球同步转型升级

    站在长江岸边的果园港,东眺长江经济带,西望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庆“两江新区”恰好位于两带交汇的战略枢纽。

    重庆崛起的秘诀何在?“两江新区”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2010年6月18日,继浦东、滨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挂牌成立。

    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内陆首个国际云计算基地、世界领先的光电显示集群、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在两江新区走一圈,园区现代化产业集群的聚合度,令人惊叹。

    “目前,全球每5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产自‘两江’”,两江新区新闻宣传办公室副主任杜术林介绍,两江新区累计签约招商引资2248个,投资金额达8646亿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达129家”。

    五年时间,两江新区何以飞速发展?

    先行先试。两江的开发从管理模式开始创新——不动行政体制,而以资本为纽带,新区管委会与辖区三个行政区组建联合开发公司。

    身在内陆,心在全球。新区抢抓国际产业机制,布局新兴高端产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江的招商模式。

    “与全球同步转型升级,经济模式的创新比‘血拼’更有智慧,更可持续”。

    两江新区管委会产业促进局综合办副主任袁峰介绍,两江新区形成了“整机+零部件”产业集群、“资本+产业”股权吸引、“订单+制造”市场吸引、“金融+市场”等的诸多创新模式。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立足本地配套、本地研发、本地制造,两江新区成功吸引惠普、富士康等IT巨头,形成“5家品牌商+6家代工商+800家配套商”的笔电产业集群。不仅如此,两江新区还引进这些品牌商的全球结算业务,将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全程留在区内。

    目前,两江新区内,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页岩气等9大新兴产业加紧推进;20多家境内外金融机构和总部机构入驻,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前来“扎堆”。

    【启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庆的发展是模式创新的胜利。发展加工贸易产业,重庆摒弃沿海地区“两头在外”做法,垂直整合、集群发展。针对新兴产业投资高、市场大、技术门槛高的现实问题,重庆通过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组合,予以破题,形成了撬动战略新兴产业的系统性方案。

【亮点】

    统筹城乡建设

    让发展与民生同步升级

    在重庆数日,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这座城市的宜居:满目青山,吃住行无不舒适怡人。

    安其居,才能乐其业。

    在采访中,一些从南通等沿海地区转移到重庆发展的企业都不约而同谈到这样一个看法:从沿海来到重庆,不仅是产业转移的整体趋势使然,重庆良好的生活与投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直辖市的重庆,绝对是价值投资的洼地”,从南通赴渝投资的重庆涌鑫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旭说,虽然全国房市不景气,重庆却前景可期。

    早在2010年,重庆建立完善了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启动了全国最早大规模公租房建设,在准入上率先打破城乡和内外差别,不设户籍限制。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物”,还要聚“人”。统筹城乡建设,重庆推出的地票、户籍制度改革等多项措施走在全国前列。

    “人口是一种资源,两江新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得益于城乡统筹释放的红利”,杜术林说。

    走进鱼复工业园区的鱼嘴福居小区,咖啡色的高楼,楼宇间宽敞开阔,绿化带点缀其间。如此“高大上”的楼盘,其实是个公租房小区。

    在两江新区,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一系列惠民举措,不仅解决了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还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园区投资,推动更加有活力的人口结构,推动各类服务业更好地发展规模效益,“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启示】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世界城市的历史发展表明,那些能够获得持续增长的城市,通常是能够集聚和稳定流动人口的城市。人气旺,商机兴;商业兴,城市兴。有人流,才有物流、商流和资金流。重庆城市户籍人口的快速增长为这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