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经济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五大关键措施时间: 2016-04-03信息来源:刘应杰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贯通东中西的战略作用;从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横向轴心作用;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极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连接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的作用;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连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一项宏图伟业,是一个国家工程,需要上下配合、多方协调、区域联动。重点是实施五大举措:一是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建设现代综合产业体系,三是建设新型城镇化体系,四是建设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五是建设生态环保的示范带。【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区域发展 城市群 产业带 绿色生态走廊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02.006
刘应杰,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区域经济、经济社会问题。主要著作有《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人》《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读本》 《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等。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2014年9月,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约为美国密西西比河的4倍、欧洲莱茵河的10倍。长江干线航道长2838公里,整个流域拥有内河航道近9万公里。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205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的1/5;人口有6亿,占全国的40%,经济总量也占全国的40%。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贯通东中西的战略作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有“四大板块”,这就是“四大战略”——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这“四大板块”是东、中、西、东北“切块式”的区域划分。而长江经济带则是一条贯通东西的横向经济带,有利于统筹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从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横向轴心作用。国家提出“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布局,这就是:“两横”——一横是长江经济带,另一横是陇海兰新线“陆路大通道”;“三纵”——一纵是东部沿海一线,一纵是京广、京哈线,还有一纵是包昆线,从包头经过西安、重庆(成都)、贵阳到昆明。这其中长江经济带是一条横向大通道,在这一框架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极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连接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的作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是我国三大区域增长极。现在已经有了泛珠三角经济区,从广东延伸到周边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直到云南、贵州,形成一个大区域。环渤海,主要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到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内蒙等地。现在提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这恰如一个“双黄蛋”,河北包着两个直辖市——北京和天津。长三角,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建设长江经济带,可把长三角与上游的成渝城市群连接起来,一头一尾两个直辖市,头是上海,尾是重庆,中间还有一个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群,是我国最有实力的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将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起一条具有强大经济影响力的城市带和新的城市群。
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来看,长江经济带起到了连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一带一路”是一个跨越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大战略。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陇海兰新线——我国横贯东中西的陆路大通道,从东到西直接涉及以江苏、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辐射到更大范围区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到我国整个沿海一线,带动内陆广大地区。国外,“一带一路”分别从陆上、海上两个方向,通往亚、欧、非各大洲。有人评价,这就像对外开放的“两翼”,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而长江经济带,可以起到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向东通江达海,向西通过渝新欧直达欧洲,向西南可以连接东南亚、南亚,贯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说,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继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有活力的经济带,且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有人形容,中国的沿海像一把弓,广袤且资源富集的西部像一根弦,长江就是搭在弦上的一支箭,上海是箭首,重庆是箭羽,现在弓已拉满,是发力放箭的时候了。中国经济发展将似离弦之箭射向海洋,走向世界。还有人比喻,长江是一条龙,长三角是龙头,上海是龙珠,武汉等中游地区是龙身,重庆四川是龙尾。三者协调联动,摇头摆尾舞动龙身,就能够让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腾飞,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更大发展。
建设长江经济带重点是实施五大举措
建设长江经济带,旨在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连接贯通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扩大内陆及沿边对外开放,实现“长江龙起”,形成我国东中西贯通的经济大动脉,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更强有力的新支撑带。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一项宏图伟业,是一个国家工程,需要上下配合、多方协调、区域联动。重点是实施五大举措:
第一,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而长江上游西部地区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建设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就是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的任务是,建设以长江为依托、以长江干线航道和快速铁路为主体、以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以区域骨干公路网络为支撑的大能力、快速化、广覆盖的综合性运输大通道。首先是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优势,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整治浚深下游航道,有效缓解中上游瓶颈,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同时,还要疏通长江的支流金沙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沅水、赣江、信江等支流航道,连接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淮河水系航道,连通京杭大运河航道,形成四通八达、高效便利的水运网络。改扩建港口、码头,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实现江河联运、江海联运、通江达海。这其中一个“卡脖子”瓶颈,就是三峡大坝的通航能力,如何提高过坝能力,是一个关键性工程。除了长江黄金水道之外,还有铁路、公路,如沿江高铁、沪昆高铁,高速公路网等,还有航空运输、机场建设等,都需要统筹布局。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要重点建设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物流中心,以及杭州、南京、合肥、南昌、成都、昆明、贵阳等区域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总之,要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一条贯通东西的快捷高效的综合性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第二,建设现代综合产业体系。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产业聚集带,全国的农业主产区和工业大走廊。这里粮食产量、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都占到全国的40%,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苏州、南京、合肥、武汉、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为主要载体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带,上海、湖北、重庆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以金融、物流、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群。长江经济带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全可以建设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发达产业带。要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增强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可以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国家提出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这需要各地方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比如,重庆这些年建起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已占到全世界的接近1/3,通过渝新欧铁路出口到欧洲等地。杭州正在倾力打造世界互联网产业基地,武汉光谷也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除了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之外,还加强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此外,长江流域风景名胜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打造成互联互通的世界级旅游线路,让人们从东到西饱览沿线的无限风光。
第三,建设新型城镇化体系。长江经济带城镇密布,不仅具有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还有江淮、黔中和滇中三个区域性城市群,更有星罗棋布的大批小城镇。特别是东部江苏、浙江的城镇化率都达到65%左右,城市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要按照沿江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要有一个科学完善的城镇体系的发展规划。首先是城市带和城市群。国家提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本身就是一条城市带,在这个带上,要突出建设好三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西部成渝城市群,更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长江经济带共有125个地级以上城市,都具备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要以三大城市群为依托、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的城镇网络体系,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建设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长江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始终走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列,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40%以上,利用外资占到近50%,拥有东西海陆双向开放优势,已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最高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建设本身就是一个重大改革举措,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原先重庆不如武汉,无论从地理条件、工业基础、经济实力来看都是这样;现在重庆大大超过武汉,关键还在于体制改革。长江经济带从东到西,正在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上海正在进行自贸区改革试点,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武汉和长株潭设立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重庆和成都开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综合试验。重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做了许多改革探索,如提出农民工城镇化“双转换”模式——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还有城市保障房建设模式,实行“两不限政策”:不限户口、不限收入,只要有就业、没房住,就可以申请保障房。这些改革经验都值得总结推广。在对外开放方面,要按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加快建设海陆并进、东西双向、内外辐射的海海沿江沿边内陆全方位开放大格局,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东部以上海为龙头,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引领作用,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衔接,带动长江流域内陆腹地对外开放。西部以云南为桥头堡,以重庆为长江上游的战略枢纽,扩大向西南开放,加快与东南亚、南亚互联互通步伐,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部以武汉为中心,发挥长江中游承上启下、贯通东西的连接作用,推进长江全流域对外开放。构建长江大通关体制,建设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五,建设生态环保的示范带。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生物物种多样,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随着经济建设发展,长江流域出现了生态功能总体退化的趋势,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水质污染,城镇空气质量下降,环境问题突出。建设长江经济带,必须切实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国家提出,要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绿色生态走廊。这涉及到长江沿岸和上游以及整个流域的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污染治理,需要探索建立全流域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保的综合治理。统筹考虑长江防洪、生态、供水、航运和发电等需求,切实保护和利用好长江水资源,严格控制和治理水污染,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显著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总之,要保护好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都有很高的期待。下一步,要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制定实施 “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尽快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并建立长江经济带联动和一体化协调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策体系,推进重点任务和项目的落实,稳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向前发展。
责 编 ∕ 郑韶武
Five Key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Liu Yingjie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s a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s played a strategic role in connecting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patter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cts like an east-west axis; in terms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ole,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nnects the three big city cluster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spectively; as China puts forward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plays a linking and bridge role. Developi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a grand cause and national project requiring cooperation, multi-party coordination, and regional connectivity. The key to this are five major initiatives: building a modern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system, building a modern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system, building a new urbanization system, bring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a new height, and developing a demonstration zone fo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regional development, urban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belt, green ecological corrid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