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国土经济
国土经济

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时间: 2017-11-09信息来源:杨开忠 作者:qgy_admin 责编:

    2017年10月28日国土资源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主办了“河南国土空间规划座谈会”,来自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广西、天津、山东、福建、云南、重庆、海南等省市自治区以及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共计24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土资源部赵龙副部长、河南省副省长徐光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杨开忠教授应邀在大会上做了“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的主题演讲。





一.>>>谈谈认识<<<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面临两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1、是以“多规合一”为核心的制度性程序性理论和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这方面受到各界高度重视,有关试点工作从市县到省市区层面有序展开;

2、是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质性理论和实践创新。这方面对面向新时代需求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较少受到重视。
 
在这里,我想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从实质性理论和实践创新角度就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谈点认识。
 
大家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这矛盾未来分三步走,即:
从现在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土是经济社会与国民生活的载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巨型国家。
 
在新时代,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适应多样化区域特性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使之与新时代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适应,这主要是:
 
1、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能够支撑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能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建设美丽中国。




二.>>>提主张<<<
 
怎样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显然,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下面,我想就此提出两点主张。
1、建立以大区为基础的国土结构
 
大区系指以城市群为主体、空间大小相当上个世纪50年代七大行政区、人口和目标经济规模可与日本匹敌、具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区域。


为什么要建立以大区为国土战略主体的空间结构?
 
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我国人口大约是美国4倍、日本11倍,与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无论从效率还是从社会公平、民族凝聚力、生态可持续性来看,都是不可能集中于沿海“三核一轴”,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核心区和沿海轴线,而必须“点、线、面”相结合在全国展开。
 
二是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种思想和原则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怎样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从空间结构来看,无疑要“点、线、面”相结合。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首先基于管理区域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的需要,在“面”的层次上,从“十五”时期开始,逐步提出了“四大块”,即“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党的十八后进一步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在“点”的层面上,“十一五”时期以来,逐步提出了19个据点城市群,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提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线”的层面上,“十二五”时期以来,先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两横三纵”集聚发展轴线,在此基础上《全国国土规划纲要》进一步增加了沪昆、京兰两条横向的集聚发展轴线和京九纵向集聚发展轴线,形成“四横四纵”。为适应平衡南北发展需要,今年早些时候我提出打造青银集聚发展轴线,将之纳入国家集聚发展格局,形成“五横四纵”的建议。
 
总的来讲,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点、线、面”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然而,迄今“面”的划分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一致性,显然不能适应在空间上组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
 
因此,以据点城市群为节点,进一步打破各省市自治区“一亩三分地”,按经济联系相对紧密程度、兼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对完整性划分大区,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
 
2、形成美丽生活圈域
 
长期以来,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限于较单纯强调生产视角,忽视生活、生态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高度,生态视角得到高度重视,但仍然忽视全面的生活视角。这种状况已不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重塑国土空间结构、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必须纠正单纯强调生产忽视生活视角倾向,把提升国土地方品质作为关键。
 
一是我国已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满足人民追求生活质量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土空间结构需要为此提供支撑,这就要求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把提升品质作为关键;
 
二是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哪里有人才哪里就有创新,进而哪里就有繁荣,人才喜好品质高的地方。因此,把提升地方品质作为重塑国土空间结构的关键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国土地方品质不仅决定于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决定于可及的发达多样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等私人服务,教育、卫生、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以及便捷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等。
 
有效提升国土地方品质,不仅要划分和管控好“三区三线”划分,而且还要提供优质的私人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美丽“生活圈域”是指一定交通时间内能够满足居民多样化美好生活需要的地域,如半小时、一小时交通生活圈。
 
一是有效提升国土地方品质的需要。有效提升国土地方品质要避免“大而全、小而全”,打破地方分割、形成更大范围的生活圈域既能保证多样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又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随着人口城镇化,乡村人口趋于减少和老龄化,甚至可能导致一些距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人口密度过低、直至无人居住。在这种趋势下,各个乡村各自为战,搞“大而全、小而全”必然是越来越没有规模效率的,进而也是难以持续的;为了维持和振兴乡村生活,需要破除乡村各自为战、在尺度合理的区域范围统筹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形成由多个乡村和城市组成的美丽“生活圈域”。
 
三是形成美丽 “生活圈域”是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都市圈化是城市化必经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城市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通勤都市圈所组成的。因此,跳出传统中心城区,打造通勤都市圈势,是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群立体交通体系发展,特别是“轨道上的城市群”发展,交通时间不等的交通城市圈将加快形成,以交通圈为导向,在空间上合理组织地方性、不可贸易品的布局,形成高效、公平、美丽的“生活圈域”,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