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时间: 2017-11-14信息来源:张来明 作者:qgy_admin 责编: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开得很成功,开成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高度重视和热烈反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我在学习中还深深感受到,这个报告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禀赋和政治担当,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机活力,充分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全人类、决心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历史自觉,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的,开创未来的发展蓝图也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绘就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要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深刻认识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核心地位的政治自觉,强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下面,我想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个角度来谈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体会。具体讲,就是按照报告本身的篇章结构,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归纳为6个“宣告”。
第一,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我国发展确定了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核心字眼,也可以说是整个报告的文眼。整个报告就是围绕这3个字来做的,第一部分的总结,最后的结论就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第二部分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第三部分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第四部分讲的是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第五部分到第十二部分讲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第十三部分讲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战略部署。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是一个宣示新时代、描绘新时代、谋划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报告。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先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好好认识一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从5个维度进行了描述:第一个维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个维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个维度,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个维度,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个维度,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历史进程、奋斗目标、人民福祉、民族前途、造福人类这5个维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意蕴和特殊含义。特殊在哪里?就是这里讲的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讲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而是一个贯通过去、现在、未来的政治论断,既是对以往伟大奋斗成果的归结,也是对未来新的奋斗的期许,集中体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政治理念。
用新时代来标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既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新的特点,党的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了。新时代是与事业发展新阶段密切相关的。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新时代是与理论新境界密切相关的。三是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从第一个百年迈向第二个百年。新时代是与国家发展新目标密切相关的。四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但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新时代是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变化密切相关的。从党和国家发展的现实要求看,作出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有利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与时俱进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当然,对这个重大政治论断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还要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来深化认识,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意味着”: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里,我还想展开讲讲对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两个重大政治论断的认识。
(一)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是建立在过去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上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兴利除弊、破旧立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本身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主要体现为: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得到消除,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1956年党的八大首先正式提出,具体说法是“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提法没有坚持下来,阶级斗争被认为是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经过拨乱反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重新回到党的八大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一论断。早在党的十六大时,就有人提出要修改,理由是原来的提法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后来,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大时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修改建议。但是,兹事体大,稳妥起见,都没有作出修改。党的十九大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理由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极大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他很多产品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实际。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需要日趋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新的表述与过去的表述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了连续性,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新时代要求党和国家要有新气象、全党全国人民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宣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号召和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新号令。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论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回顾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的辉煌历程,提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来激励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矢志不渝的、接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为了这个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已经不懈奋斗了96年,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推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后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现在我们走在强起来的康庄大道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96年的奋斗历程波澜壮阔,96年的奋斗成就来之不易。
在为我们党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勇敢担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具体讲,就是要在过去奋斗的基础上,继续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继续奋斗,总体要求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紧围绕实现伟大梦想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这里,回顾一下“四个伟大”的来龙去脉,伟大斗争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提出来的,伟大工程是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伟大事业是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时提出来的,伟大梦想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来的。党的十九大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历史使命的时代内涵,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怎样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们党对自身肩负历史使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必须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挑战如何艰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未改变,担当一如既往。有海外学者曾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这份历史使命,不仅是对自己的国家、人民、民族的忠诚交付,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命运关怀。党的十九大报告讲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番话语讲的是历史事实,也是对我们党庄严承诺的重申。
第三,宣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一个历史性贡献,也是党的十九大最为重大的成果、最为重大的贡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第一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前提。
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建设的政党。从本源上讲,我们党本身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成立后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指引革命、建设取得了胜利,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现在,我们党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理论,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点:“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覆盖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最核心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出来的“八个明确”。可以说,这“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因为它们阐述的都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这“八个明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明确的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指导,明确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明确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人间正道,明确的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确选择。我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将有力引领中国发展进程,也将深刻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进程。
第三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的新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源泉。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理。真理必须经由实践之检验得以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真理性认识、规律性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实践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实践是她的最终源头。她是在党统揽“四个伟大”的实践中产生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得来的,是在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伟大实践的产物。所以,我们要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既是适应中国特色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又是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存在和不断丰富发展的。
第四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在理论指导上,我们党既不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坚持创新性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这是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理论发展过程,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所以,我们要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第五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保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导思想要贯彻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方针化、策略化。提出基本方略,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举措,解决的是各方面工作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问题。
基本方略一共14条。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讲的是领导力量问题;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的是政治立场问题;第三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讲的是发展动力问题;第四条,坚持新发展理念,讲的是发展导向问题;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讲的是依靠力量问题;第六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讲的是法治保障问题;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的是精神力量问题;第八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讲的是发展目标问题;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的是永续发展问题;第十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讲的是国家安全问题;第十一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讲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第十二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讲的是作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问题;第十三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的是对外战略问题;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讲的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这“14个坚持”涵盖了“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使之切实发挥行动指南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基本”。其中,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是管长远的。相对而言,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发展而发展了。这次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以前提出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五个基本”简化整合为“三个基本”了。
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就要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第四,宣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绘就了宏伟蓝图。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具体讲就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到2035年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我们党是一个有长远历史眼光、重视作出长远战略谋划的党。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就发现,没有其他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既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又有短期的发展目标。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也认为,中国制定长远规划的做法值得西方学习,西方国家太执迷于短期了。
远的不说,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后来,我们党就是在这个大目标框架内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当然有所细化,也有所调整,是根据已经走过的发展进程作出的调整,也是把握未来发展大势作出的调整。
回顾实践过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努力,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都先后提前实现。怎么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时,正式宣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对此后的发展目标作出了确定,针对当时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对21世纪头20年定了个次级目标,叫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相继对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到建党100年时的目标,一个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目标。
现在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3年时间。2020年以后,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时间跨度近30年,需要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激励人民继续前进。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上述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意味着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综合判断,这是可以实现的,当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需要强调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做原则性展望和要求,没有提“翻番”类指标,符合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今后5年,我们面临两个时期: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一个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总之,这是由近及远、相互衔接、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的目标实现过程,我们既要登高望远,胸中有长远,又要求真务实,脚步迈得稳当,做到稳中求进、稳步前进。
第五,宣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部署,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下达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员令。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作出了部署,总体特征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一)关于经济建设
尽管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厚实了不少,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没有变也不会变,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变也不能变。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首先是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能变。没有经济发展,民生无从保障和改善,国防建设的物力、财力没有保障,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没有底气。马克思讲,一切问题都可以从经济上找到它的根源。恩格斯讲,“人必须先吃喝穿住,然后谈得上其他;社会的制度和观念,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因此,党的十九大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总任务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个总任务是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作出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讲到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立足这个新阶段、这个攻关期,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部署,要重点做好6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强化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重点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是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关于政治建设
推进政治建设,是保证国家政局稳定的需要,也是实现人民各项民主权利的需要。政治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很具体的、很实在的,是实实在在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一个国家如果政治上出问题,出现政局动荡,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这已经为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所证明。
搞政治建设,关键的一条是要从国情出发,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尼日利亚《新电讯报》总编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是如此美丽》,其中写道:“为什么中国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许多国家做不到用自己的方式有效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原因在于中国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没有听从西方瞎嚷嚷,加入所谓的‘西方民主世界’,但实际上中国一点也不缺少民主。用邻居家的时钟来规划自己的日程,实在不可取。”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已经明确了,并且通过建立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关键是不断完善制度,用制度体系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过去,有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就是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如果那样,即使把经济搞成功了,但把政权搞丢了,还不是为人做嫁衣裳。我们搞政治体制改革,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政治建设总任务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体要求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部署,要重点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一条是管总的。因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就是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根本政治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三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就是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决定,全面依法治国列入战略全局。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此,党的十九大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五是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六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三)关于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文化建设上去了,国民素质才能上去,国家的文明水平也才能上去。只讲物质利益,不讲精神文明,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思想混乱、精神空虚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谁会觉得美好、幸福呢?
1989年小平同志就讲过,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没有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告诫人民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事实证明,不重视文化建设,人们的精神境界就会下滑,消极腐败现象就会在社会上蔓延。
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也是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不久将实现全面小康。随着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凸显。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不断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这需要全社会不断作出努力。
党的十九大确定文化建设总任务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总体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部署,要重点做好5个方面工作。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挖掘,结合时代要求,搞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继承创新。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文艺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关于社会建设
古人讲“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不二法门。一些国家出现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民心向背出了问题,而民心向背出问题最根本的是由于人民生活发生了问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讲政治,就要抓住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社会建设总任务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总体要求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部署,要重点做好7个方面工作。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还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应该说,生态文明在中华文明中是有根的。我们的祖先早就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古人讲:“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讲得多好,认识得多深刻。
很远的不去说。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一方面我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另一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确实不够重视,吃了很大苦头,付出了很大代价。现在则应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加快弥补生态环境保护短板。15个省份的中央环境督查力度确实很大,沿用了中央巡视的套路,从中可见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发展是硬道理,环保也是硬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现在到2020年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坚决打好三场攻坚战,其中一场就是污染防治。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就包括美丽、生态文明的内容,讲到了美丽,讲到了生态文明。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任务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总体要求是:“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部署,要重点做好4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在国际上,还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总任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调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关于港澳台工作。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总任务是“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关于外交工作。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总任务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六,宣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规划,对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出了新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关键在党自身要过硬,党自身要过硬就并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立足于长期执政而进行的自我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具有长期执政能力、跳出历史周期率。
我们党早就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新经验,进一步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九大后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党的建设总任务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个总任务紧密把握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内在统一,告诉我们,党的建设也好,全面从严治党也好,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倒过来讲,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舍此必无他途。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清醒,要认识到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认识到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要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纲、总遵循。
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部署,重点要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其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特别是要推动全党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个人,一是干部,二是人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带领党员和群众去落实,工作部署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带领党员和群众去完成。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风党纪问题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党风坏了,党纪废了,党也就不起作用了。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
六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
八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党的十九大强调:“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过去,毛主席讲又红又专,邓小平同志讲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中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也是强调这两个方面。具体讲,就是要重点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8种本领,是针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和干部队伍整体状况提出的。过去,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牢记“六大纪律、八项本领”。
新的发展宏图已经绘就,新的事业征程已经开启。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不断取得新胜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会不断变为现实。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更要为此共同奋斗。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