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时间: 2017-12-25信息来源:盛朝迅 作者:qgy_admin 责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引领下,我国产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创新创业活力强劲,带动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和提升,产业持续向“双中高”迈进,呈现出新气象、新路径和新特征。
 
    一、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产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完成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出“三步走”战略任务和目标,绘就了创新发展宏伟蓝图。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国产业发展呈现新的特征。一是企业主体活力迸发,创新动力强劲。商事制度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推进,科技人员、离职创业者、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农民工等各类创业群体活力激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不断显现。日均新登记企业1.6万户,较2012年增长121%。二是重大技术快速突破,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涌现。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33万件,较2012年增长105%,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1%提高到56%以上。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射电望远镜(FAST)、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实现重大突破,“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探秘”成为现实。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以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家庭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创新驱动发展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融合程度加深,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四是创新能力稳步攀升,创新美誉度大幅提升。2017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攀升至第22位,比2012年提高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前列。世界银行等海外组织和企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创新驱动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进步的新动力源。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二、创新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
 

    创新政策支持范围由高技术领域向整个实体经济拓展。既突出把信息、健康、能源、绿色等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攻方向,也充分发挥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升级的作用,推动三次产业、传统与新兴、服务与制造等产业之间协调性不断增强。一是服务业擎起半壁江山,我国跨入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新时代。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2016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到51.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从2012年的44.9%增长到2016年的58.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二是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新产业新产品成为亮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比重逐年上升,2016年分别为32.9%和12.4%,比2012年提高了4.7和3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智能手机等新兴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电子商务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6.1万亿元,是2012年的3.4倍。分享经济蓬勃兴起,广泛渗透到交通、住宿、金融、餐饮、物流、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消费产品日益丰富、消费品质大幅提升、消费方式更加绿色多元。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与旅游、教育、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不断发展。三是产业创新方式得到拓展,不同类型的创新和谐共生。既有克里斯坦森所说的“颠覆性创新”和各种“黑科技”不断涌现,也有不少企业基于长期经验积累做出的持续性创新。既有革命性的“大创举”,也有成功可能性较高的中等规模创新以及渐进性创新,创新的种类变得多元,创新的计划与执行变得更为灵活。
 
    三、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动能快速壮大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国上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转型,产业发展绿动能不断增强。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形成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制度架构。出台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以及“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系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与2013年相比,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均下降30%以上,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二是理念与技术融合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引导产业向更加清洁、节能和安全的方向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产业发展风口,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产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成为风尚,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6年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7%,比2012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三是创新绿色导向发展模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手抓创新驱动发展,一手抓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通过绿色发展把大发展和大生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创新与绿色深度衔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共赢之路。一些地方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设计,在城区布局大量绿地和亲水空间,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通过把城市变绿变靓吸引高端产业发展,把传统产业园区变成一座科技新城,推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四、开放创新纵深推进,产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国际创新与产业合作,一方面积极对接全球创新资源,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跨国公司、知名研究机构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重点产业依托自身优势拓展全球产业链,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一是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高水平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设立海外研究中心、创新基地,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如,华为在全球设立15个研究院/所、36个联合创新中心,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在ICT热点前沿领域取得众多研究成果。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屡创新高,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达265万人,十八大以来5年回国人数占历年回国总人数比重超过70%。二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多项指标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指数居全球首位。对外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前列,占比从2012年的10.4%提高到2016年的11.5%,居全球第一位。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排名显示,2016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全球排名第27位,比2012年提高2位。2016年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达到115家,比2012年增加20家,居世界第二位。营业收入超千亿美元公司13家,占全球比重约1/4。
 
    五、共享模式蔚然成风,成果惠及更多群体
 
    创新共享发展模式,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深化改革的“加法”换取创新创业的“乘法”,让创新惠及更多群体,有效弥补产业发展短板。一是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创新发展正从少数人参与少数人受益拓展为大众创新普惠受益,包括创新者、生产者和各类消费者都能共享创新发展的成果。深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创新收益分配方面大幅向科研人员倾斜,让更多的创新者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收益。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网购等各类贴近消费者的创新层出不穷,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捷,创新发展的惠及面更为广阔。二是产业发展短板有效弥补。瞄准产业发展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人才、品牌质量等短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网络,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品牌质量行动,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努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三是大中小企业都能获得共享成长的空间。在新发展理念下,不少大企业加快成长为巨无霸,同时,也有一大批创新创业“小巨人”企业加速成长。中小微企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独角兽和高速成长企业大量涌现。2016年,全球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200余家独角兽企业中,我国企业约占四分之一。
 
(作者: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