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2018:高质量是服务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着力点时间: 2018-01-30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01月26日  作者:刘涛 责编:qgy

    2017年,我国服务业在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方面的积极进展。2018年,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较多,要把“高质量”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各项政策的根本要求和着力点,加快服务业创新驱动和新动能培育,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和消费满意度,深化服务业高水平全面开放,从而推动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2017年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过去一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服务业增长有所加快,对GDP的贡献接近60%

 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实际增长8%,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1.6%,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高出第二产业22.5个百分点。

 (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与制造业融合加深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有力支撑了技术、商业模式等创新。据统计,2017年我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的研发支出平均增长18%,超过制造企业7.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注重线上线下互动,整合标准化的服务资源,探索了多样化的“互联网+”跨界合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各类服务创新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日益加深。制造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转为提供产品和服务,乃至整套服务解决方案;掌握核心技术或业务的服务企业,通过集成平台连接上下游企业,扮演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角色。据统计,2017年我国制造业500强中综合制造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含有服务业)营业收入10564.7亿元,占比为3.7%;服务业500强中综合服务企业(以服务业为主、含有制造业)营业收入16010.2亿元,占比上升到5.2%。服务业要将高质量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各项政策的根本要求,以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为着力点,更多运用改革、开放、创新的办法,使服务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以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

 (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与商品消费紧密互动

 在收入较快增长的支撑下,居民对各类服务的消费增幅明显。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比上年增长11%,人均居住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分别增长9.6%和8.9%,人均交通通信消费增长6.9%。相比之下,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所占比重虽有29.3%,但增速仅为4.3%。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商品消费更多借助服务实现。例如,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401亿元,同比增长84.2%。同时,一些新服务也依托商品消费而兴起和发展。例如,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7.7万辆,比上年增长53.3%,由此催生了分时租赁等新消费的快速发展。

 (四)服务业投资增长平稳,部分行业民间投资明显反弹

     2017年,我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5%,增速分别超过全行业和第二产业2.3、6.3个百分点;服务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扭转了上年增速落后全行业和第二产业的局面。分行业看,去年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道路运输业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整个服务业,且比上年大幅反弹;铁路运输业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虽仍有减少,但降幅明显收窄。

 此外,2017年前11个月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15.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额最高,达到203.7亿美元,增幅超过1.5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的投资额均在100亿美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9.9%、-17.2%和-32.1%。

 (五)服务进出口规模扩大,贸易新业态成长迅速

 2017年1—10月,我国实现服务进出口38691.7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12426.8亿元、进口2626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9.4%。新兴服务领域出口5887.7亿元,高于整体出口增速0.8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较快增长,成为外贸创新发展的新动能。2017年前11个月,全国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口同比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同比增长36.7%。

 2018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今年,我国经济在中速增长平台上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发展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018年,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一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这将有利于优势企业生存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相应地扩大生产性服务的市场需求。二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能够为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速服务业新动能成长,促进一些服务行业的领先企业增强技术、商业模式优势,实现与发达国家“并跑”或“领跑”。三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这有利于为服务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消除资源配置扭曲并激发创造活力,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对服务业发展既是利好也是要求

 实体经济不仅指工农业,还包括大部分服务行业,要改变服务业是“虚”产业的认识。当前,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加快创新发展,以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水平,有利于具备生产率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其有更多资金可以用于主动调整和转型升级,这将提振包括很多服务企业在内的发展信心。

 与此同时,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纠正服务业的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深化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防止社会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空转和房地产市场沉淀。

 (三)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促进和规范相关服务业发展

 2018年,国家将深化税制改革,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减轻服务企业负担;深化财政科技管理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将会促进服务领域的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有利于打破行政垄断等体制性障碍,加快社会服务领域开放,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实现社会服务业的稳步发展。此外,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将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项目的市场化运作起到规范作用,从而防控财政金融风险。

 (四)世界经济复苏向好总体有利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

 根据相关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回暖势头,增长率稳定在3%左右。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欧盟有望持续复苏,日本也逐步企稳上行,这有利于资本、技术、人员等要素的跨国流动,预计我国服务贸易将呈现较快增长。同时,2018年启动与多个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将对我国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争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有重大进展,也将凸显我国在亚太地区服务贸易投资规则制定方面的影响力。但也要看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仍然存在,我国服务进出口可能面临一定的贸易壁垒。

 2018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今年的服务业发展要将“高质量”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各项政策的根本要求,以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为着力点,更多运用改革、开放、创新的办法,使服务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以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

 (一)加快服务业创新驱动和新动能培育

 第一,发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的牵引作用,清理修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推行承诺式准入,加快“照后减证”试点,破除对创新创业的不合理束缚。同时,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建立跨界融合新行业和新业态的协同监管机制,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第二,推动资源要素向激励人才的方向倾斜。探索实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鼓励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赋予科研人员、教师、医生等更大的流动自主权。第三,创新多样化金融服务。完善动产融资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提高知识产权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制定在线创意、众创众包、研发设计等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第五,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支持具备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牵头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的国际化。

 (二)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

 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能力,构建与制造业、农业交叉融合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一是紧扣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支持服务企业利用信息、创意、营销渠道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二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要素优化配置和服务系统集成,有效发挥平台型、枢纽型服务企业的作用,带动小微企业发展。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进行柔性化改造,逐步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和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型。四是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三)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和消费满意度

 首先,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挖掘用户需求,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类。促进无人超市、配送机器人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有序发展。支持连锁便利店叠加更多服务功能,完善便捷、智慧、安全的服务体系。其次,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生活性服务业短板领域,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实现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互促共进。再次,加强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的融合互动,激发关联消费潜力。以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为载体,建立多行业关联协同的消费生态体系。最后,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付先行制度。

 (四)深化服务业高水平全面开放

    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借鉴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经验,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等为依托,加强政策创新和对比互补试验,复制推广成熟经验。适当扩大新兴生产性服务进口,充分发挥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改善国内服务业供给结构。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服务业“走出去”。特别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加强全球布局,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服务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服务支持。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刘涛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