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2018年经济形势展望时间: 2018-02-13信息来源: 作者:陈文玲 责编:qgy_admin

现在看来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基本定局了。一季度GDP增长6.92%,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6.8%,估计今年7%左右是没问题的。估计高一点的话是7%,最低也是6.8%。相比去年年底中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6.5%的目标是超预期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原来的预测是6.2%,然后IMF连续四次调高了预期,最后调到了6.5%,中国经济增长也超过了国际社会的预判。中国经济从2012年到2016年,保持年均7.2%的增速,处于中高速增长。但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基数高了,我们现在的基数为11.2万亿美元,所以每增加百分之一,就相当于1100亿美元的量。这样看来百分之7.2%,实际上就增加了80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我认为中国经济明年GDP总量会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持续的平稳的增长,有可能在7%左右,预计比今年的实际增长会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淡化了GDP的指标,强化了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所以,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心主要还是放在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素质的提高上。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我们从现在到未来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会处于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所谓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整体素质和结构性改革使结构更加优化上,我国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等经济结构将不断升级,真正成为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等。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在各个方面要大踏步迈向高水平发展、高素质发展。所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仍然是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但这和过去的“快”有实质性的不同。如果说过去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粗放型增长,是速度型增长,是外延型增长,是规模型的增长,未来的经济增长则必须是内涵的增长,是更加注重质量的增长。这是一种内生的动力,从总量到结构调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从总量要求肯定要看GDP的增速,从结构优化和质量强国要求肯定要看全要素生产率,要看制造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要看生产的东西满足消费需求的程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一条主线。当然,我们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现在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增加了,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了,三次产业的比重在2016年已经达到54%,2017年第三产业,还会在54%以上。在这样一个比重下第三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增加了,就业实际上和原来意义上的GDP增速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现在的经济增速从过去30多年年均9.6%降到年均7.2%,但是就业人口是增加的,就业人口去年是1300万,今年到11月份1284万,已经接近了1300万。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意思的变化,就是说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和原来意义上的GDP增长所形成的函数与系数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增速可能比9.6%低,但是就业人口比9.6%时还要多。现在每增加1个百分点,相当于五年前的2个百分点,相当于十年前的3个百分点。按照这样的变化和十年前比,现在的7.2%就相当于原来的10%以上。所以,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必须要动态的看,必须辩证地看,既要看总量又要看结构,既要看现在又要看历史,既要看昨天又要看明天,既要看国内又要看国外。过去总是拿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是好坏,包括世界经济,比如对于经济衰退的衡量,经济连续三个季度都是增长下滑或负增长,那就进入衰退期,现在从实际看是不够科学的。GDP增速从过去30多年9.6%到最近连续几年年均7.2%,但经济的基本面依旧是好的,是稳中向好,关键还是稳中向远,行稳致远。中国经济能经得起风吹浪打,中国经济明年的增速不会大幅度下降,但质量会大幅度上升。
 
特别明显的是制造业的结构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这几年由于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使制造业整体迈向中高端,走在世界前列的行业、企业越来越多,在世界上属于中高端质量的产品越来越多,虽然价格还没到中高端,可能还要有一个被国际社会认可、被消费者认可的过程。但是从现在一些领先的领域来看,包括电子行业的华为、中兴通讯;大型装备制造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大型装备企业,在世界上可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泵王”可以实现水泥向上打到最高层,可以达到1000米,像迪拜的最高层建筑,国内的很多建筑都在用这个机器。除此之外,还包括港口使用的大型装备和机械,等等。我记得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中国进口鼓励的主要是资源、能源、大型装备和成套设备等,现在这些东西已经由中国制造并且已经走向世界。三一重工去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700亿,其生产的装备制造正在受国际市场的高度认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布局102个大项目,依靠中国制造的全世界领先技术已经走进了很多国家。现在国际产能合作不是落后产能合作,而是像三一重工这样的大型装备的先进产能,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中,进行高水平的国际产能合作。同时,也包括轻资产的合作。像我国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也在走出去,阿里巴巴2016年销售额突破3万亿元,未来的目标是要在2036年达到按照国家经济总量排位的全球第五位,阿里原来的目标是要超过沃尔玛,而现在早就超过了沃尔玛。中国像这样的企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很大,是靠企业发展实力产生的影响,而不是仅靠国家宣传。包括像京东、腾讯、百度都已经成为在互联网公司中排在世界前30位的独角兽企业。总体上看,我国现在一部分企业是在跟跑,一部分在并跑,还有一部分在领跑,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正在优化,产业的结构正在优化,需求的结构和供给的结构也在优化。消费需求在不断地上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收入水平要翻一番,这就意味着社会的购买力水平将有很大提高,十九大报告把中高端消费放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新动能的第一位,可以看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加大,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动力。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量的拉动占到了64.6%,今年11月份已经到了64.5%,基本上占GDP增量的2/3。中高端消费需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在不断升级,消费的结构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不断满足变化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偏好的变化,消费结构、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区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原来是东部地区“两个率先”,率先实现现代化,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现在的东部地区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新的人口结构、新的城乡结构,东部地区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部崛起战略使中部地区发展也非常快,西部大开发使得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比较优势。在原来区域结构的基础上,新的三大战略正在重构或重塑区域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会推动京津冀形成世界级城市群,以雄安新区为龙头,加快了区域融合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要素配置的进程,而且将创造新的成长模式。长江经济带战略也在加快使实施,其中包括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上游成渝城市群都爆发出新增长的爆发力。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一个很大突破。这三大城市群,现在都形成了各自的发展优势。除了这三大城市群,还有滇中城市群,主要是在云南;以及在贵州的黔中城市群。后两个是区域性城市群,所以国家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会使其形成真正的黄金水道。而且长江的内河流域的物流和港口运输的优势正在与长江下游的出海口融为一体。长江经济带实施的战略要义是要对长江进行大保护,长江的生态也正在恢复,同时城市群、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所以长江整个流域的发展也获得新的机遇,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还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也是国家新的区域布局。
 
在所有的区域布局里边,起引领作用的国内外一体化的、海陆联动的在一个长周期管总的布局就是一带一路,我国和更多的国家携起手来寻找发展机会,共同获得发展的空间,共商共建共享,这是一个受到更多国家赞赏和响应的大的战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讲,这是中国为全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这个公共产品的意思不是“我投资我建设”,而是中国提出这个方案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响应并加入进来,形成一个新型的共同发展的模式。中国发展的同时,其他参与国也在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发展,这给全世界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经济之所以长期向好,是因为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等都在优化,发生了非常大的格局变化。这有利于把原来的闲置资源、边缘资源、存量资源,变成一种增量的资源,变成一种组合优势、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这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向好向远的重大保障。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倡议、理念、理论和方案都是面向未来的,都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提升了中国经济的亮色。比如说我们拥抱未来、拥抱新经济,创造新业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美国曾经是互联网革命、信息革命的创始者,但是现在在这几条高速公路上跑得最快的是中国,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社会。根据关于移动支付的一个调研显示,现在几乎全民都接受了移动支付,虽然微信支付出现比支付宝晚,但是现在已经占到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菜市场、各种商店,包括滴滴出行都采取了移动支付。所以,人民群众在享受着各种便利,生活的便利、消费的便利、出行的便利,这种变化程度可能是全世界之最。这是市场的活力、政府创造力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认为,政府还是起引领作用的,如互联网+、互联网+行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电子政务,还有跨境电商、滴滴出行。虽然共享单车现在遇到挑战风险,这可能跟产品选择有关系,有的东西可能用新业态是可以的,但有些东西可能是不行的。比如有一个企业投放共享雨伞,投放30万把最后一把都没有收回来,说明共享业态可能不太适合雨伞。共享单车的维修、存放等方面面临着很多挑战,在移动支付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后续管理的瓶颈待突破。但这毕竟使得中国出现了很多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中国社会在飞快的进步,而且与此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创造了GDP,给中国经济增加了活力、动力,以及魅力。很多国家的人到中国来会觉得非常便利,我们出国反而会感觉非常不方便。在滴滴出行的平台上,有出租车、顺风车、拼车、专车、豪华车、行政用车,消费者都可以选择。乘坐豪华车在机场可以有人专门在机场出口接你,然后一直引导到出租车前,把行李放上去,但是要多花钱。如果出租车花100多元,像这种豪华车可能要花300多元。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层次和购买力水平不一样,可以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进行选择。目前网约车辆的可替代性很强,而且也形成了竞争。比如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滴答拼车、易道出行等,有很多的品牌。市场越竞争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越多。所以,新经济、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所形成的后发优势,也是中国未来经济长期向好非常重大的方面,而且这是面向未来的重大利好。
 
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并且推进的方向是对的,力度是大的。放权让利,这两年政府通过税改让利已达到两万亿元了。虽然老百姓特别是企业还没有特别感觉到,但经过政府核算已经有两万亿元,比特朗普税改让利还要多。特朗普是通过税改是量化到企业,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我国税改让利的总量被摊薄到企业上,不知道哪个企业多哪个企业少。但是按照有关国际组织的标准计算税赋,我国税负总比重是68%,美国是40%多,这个数字是在特朗普税改之前,如果美国税改通过以后真正实施的话,其总税负还会下降。我国的总税负现在是68%,但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比美国税改降下来到21%仅仅高4个百分点,但是我国企业要缴纳的费用很多。克强总理召开座谈会的时候,曾经请过曹德旺,曹德旺在会上表示企业的各种缴费特别多。他算了一下,大体上有500多项。后来总理就请国家有关落实,据说落实下来有300多项。300多项也很可怕,我觉得30多项都是可怕的。所以说,政府在不断地推进改革,包括证照合一、商务制度改革、放权让利。大的方向是要搞活微观经济主体,使其更活跃,让经济增长的可持续能力更强。我觉得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还会给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进入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增长的指标上,更表现在社会的重大的变革变化上,以及整个经济的素质提高、质量提高上。当然,也表现在全球各个国家对中国的长期看好上,在国外的一些主流媒体,现在都有些重要文章,就是探讨中国这些年经济为什么发展快,中国的经验是什么。包括一些国外的智库,以及一些有名的学者,已经撰写了一些很重要的著作、文章在研究中国。我们对中国是充满信心的,中国向好的主流面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中国确定的战略是向前走的,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向回走的。外媒在一篇文章标题中评价特朗普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他正在带领美国大踏步走向19世纪。中国现在是大踏步地迈向21世纪。21世纪的世界是中国的世纪,19世纪的世界是特朗普的回归,国际上的这种比较显示其对于中国的未来长期看好。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昨天的选择决定了今天,今天中国取得这么多成绩,世界这么看好中国,是因为我们昨天选对了。我们今天战略的选择,会决定明天一定是更好的。
 
中国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社会治理和解决民生问题,这在世界上比较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在一个人口13.8亿的国家实现零贫困是什么概念?就是到2020年不使一个人处于贫困状态。全世界目前还有8亿多人处在极度贫困状态,处于饥饿之中。现在中国人还没有处在极度贫困饥饿之中的,中国贫困线到2020年是人均4200元,精准扶贫是政府的第一任务。中央巡视组巡视,以及中央派出的检查评估,都将脱贫扶贫工作放在最重要位置。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决胜期的攻坚战就是脱贫。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中国脱离贫困的人口占到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在未来实现零贫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实现了脱离贫困,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以上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都是我们走过的有痕迹的道路,所以中国不是口头上讲故事,都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所以,一个年度的变化,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每一个历史节点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是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中把握了机会选对了方向,然后脚踏实地一步步干出来。所以分析经济只是看短期的,或者是零点几的变化是不够的。还是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