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2019新春开市,中国经济六问时间: 2019-02-27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第3期) 作者: 王红茹 责编:万山

 

       2018年是中国经济较为艰难的一年,内外部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正如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的: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如何破局攻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一问: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能否终结?

       2018年,中国经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经济的内外部风险均超出预期。

       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看来,2018年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之一是新增基础设施投资下降严重。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基础设施投资是当前投资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11月份,固定投资增长5.9%,低于2017年同期的7.2%,增速下降最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得很快,由原来20.1%的增速下降到了3.7%。

       “虽然基础设施投资降速某种程度上看是一个好的调整,因为以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太高,挤压了民营企业投资,给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但是反过来,基础设施投资太低了也不好。”袁钢明说。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并开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统计显示,刚进入2019年,国家发改委就密集批复了多个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高铁建设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超过9300亿元。比如,在2019年1月,国家先后批复了《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两个规划涉及投资3786亿元。而在此之前,已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海、重庆、杭州、济南等多个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复。

       2018年经济下滑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前任所长汪同三则认为,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还在进行中。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进入到了关键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国际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结果,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下一步中美之间也有可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从中受益的协议,这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也会小一点。”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将“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稳预期”作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决策部署,再加上近期各部门纷纷发力,2019年,经济下滑趋势能否有效缓解?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GDP增长6.6%。在此之前2018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在京发布《经济蓝皮书》预计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3%,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袁钢明也认同上述判断,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由于政策产生效果往往存在几个月的时滞,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内还会持续。

       二问:中美贸易战能否熄火?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向对方加征进口商品的关税。截至2018年10月,双方已进行三轮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转折发生在2018年12月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G20峰会上会晤并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达成互利共赢的具体协议。

       2019年,中美贸易战能否熄火?

       当前中美双方传递出的正面消息颇多。比如,中方已经重新开始进口美国大豆和石油,并表态进一步开放市场、强调竞争中性原则、加紧经贸磋商进程等。

       袁钢明认为,“一定能够达成休战协议。深层次的原因是中方和美方都打不下去了,两个伙伴的经济损伤都很严重。中美两国均有达成协议的诉求,因为双方都有强烈的和谈愿望,休战协议肯定达成。”

       企业界也持乐观预测。如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从美方来看,贸易战对美国而言是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经济调整,金融市场回落,政治风险加大,特朗普也对于达成贸易协议抱有期待。2019年中美利用90天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在汪同三看来也要有最坏的打算,“贸易冲突、贸易摩擦也有可能还会继续,在某些方面还有可能加剧。万一这样对我们的外需影响就比较大,对整个经济增长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应该有预案和心理准备。”

       三问: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破7?

       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总体呈先稳后贬、双向波动的走势。人民币对美元全年累计贬值5.0%。

       这一年中有两次贬值引发关注。先是4月中下旬以后,由于受外贸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走低,到8月中旬跌至约6.9左右。四季度前夕,受美元指数低位反弹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10月末跌至6.98附近,人民币贬值压力再次加大,由此引发市场对汇率破7的担忧。

       受多种利好消息的影响,2019年以来人民币呈快速走强趋势。1月11日,人民币汇率最高升至6.7402,创2018年7月以来新高。

       基于近期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引发市场对2019年人民币汇率走向的各种猜想。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再度破7的可能性并不大。

       汪同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尽管2018年至少有两次汇率接近7,但都没有出现破7的情况,说明人民币汇率还是比较稳定的。“总体来看,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在2019年能够保持稳定。其实汇率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下决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尽量减少国际上一些不利因素的冲击。7,也只是一个心理点位,即便略微比7更高一些也不是什么大事情。”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在“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年人民币汇率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破7,人民币总体还存在升值可能。汇率一旦破7,市场就会形成相对一致的贬值预期,人民币多头力量遭到抑制,空头力量增强,从而造成汇率进一步下跌。短期汇率受市场预期的影响更大。目前人民币汇率仍处于稳定区间。我国“稳汇率”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袁钢明也认为2019年人民币汇率破7的可能性明显减弱。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更加注重汇率的市场机制而不是政策作用,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推进得特别快,再加上中美贸易战可能会暂停,2019年美联储加息节奏也可能有所放缓,这些都将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缓解,因此,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没有破7压力。

       四问: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有多大?

       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政策已经明确,如何避免由财政收入的减少而影响财政支出?汪同三提出了两个措施,首先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来弥补由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减少;其次是要降低政府的支出。“通过适当的扩大财政赤字和减少政府的有关支出,能够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我国赤字率定在2.6%,相较2017年的3%有所回调。在积极财政政策定调不变的背景下,2019年如果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赤字率是否应该重新突破3%,目前各方争议颇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表示,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防风险成为悬在头上的一把刀,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在当下的中国,要把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锁定在 3% 以内。

       也有不同看法。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2019年赤字率肯定要破3%。 我们认为增值税的减税,叠加三档并两档的改革,或减税1.3万亿,而个税减税方案或减税达3000亿-4000亿,因此2019年总的减税幅度比较明显。在支出刚性的情况下,预算赤字率必然要破3%。政府或可通过结转以往结余和政府基金方面的预算来部分缓解赤字率的上升,但预算赤字率大概率仍会达到3.2%。”

       袁钢明也认为财政赤字率可以突破3%,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总体看比较谨慎。其实,财政赤字没有必要控制得那么紧,财政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2017年我国政府的负债率比较低,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像美国的负债率都超过了100%。所以我国财政非常安全,可以继续扩大财政赤字,赤字率甚至可以突破3%。”

       五问:货币政策放松的效果明显吗?

       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的表述相比,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取消了货币政策“中性”的表述。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随后央行宣布全面降准,打响了开年货币政策放松第一枪。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是否有效,某种程度上也即货币政策放松是否有效果,对此汪同三给以肯定。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降准肯定有效果,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市场多出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就有一万多亿。”

       他同时提醒在资金运用上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释放出来的银行资金,要保证能够落实到实体经济,防止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由于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两位数,还比较高,所以进一步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做到松紧适度”的要求仍有空间。

       在袁钢明看来,要防止货币政策太紧,不能只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要注意到货币供给的充足合理性。“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直接提供了银行的一些中短期流动性,其政策效果有时比降准还好,银行拿到这些流动资金以后,就会把这个资金配置到一些中短期项目上去,资金周转很灵活也很快。2019年TMLF和降准同时使用,货币政策放松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六问:全国性房地产调控会放松吗?

       近期,山东菏泽取消限售、广州深圳下调房贷利率、珠海放松限购等消息接连爆出,市场上关于2019年将放松房地产调控的预期急速升温。某种程度上,这几个城市被视为全国松绑房地产调控的信号。

       此次几个地方放松房地产调控,监管层并未出面干预或者解释。住建部在部署2019年工作时表示,“房住不炒”政策不会改变,“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2019年工作的首要目标,并将“差别化调控”的表述改为了“分类指导”。

       对此,沈建光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政策仍沿用了“房住不炒”、“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表述,意味着当前决策层不会启动全面放松房地产调控以达到“稳增长”目标。

       但是,针对上述几个地方“因地制宜”的重大突破,也有分析人士预测,2019年房地产调控将出现局部松动。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2019年上半年楼市将明显转差,政府最终将在春季或之后放松对大城市的限制措施。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团队预测局部放松的时点或在2019年年中。

       即便如此,袁钢明依然坚持认为,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房地产调控的判断没有发生变化,这一次调控松绑只是个别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国家有多种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规定首付比例就是很重要的措施。中央不松绑首付比例等调控措施,个别地方的这种小放松应该不会造成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