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求稳 提振信心时间: 2019-03-01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03月01日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百名学者前瞻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课题组 责编:万山
——百名学者前瞻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2019年要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如何看待“六稳”?对于2019年有效推进“六稳”有哪些建议?中国经济时报刚刚完成的“百名学者前瞻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多受访者认为,“为企业减负,稳定企业发展”和“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是2019年“稳就业”的关键;对于今年“稳金融”的重点,受访者建议“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且“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推进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是今年我国“稳外贸”的关键;对于今年我国“稳外资”的着力点,更多受访者青睐于“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受访者普遍认为,促进民间投资和基建投资是今年我国“稳投资”的主要着力点;近八成受访者认为,“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稳预期”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八成多受访者认为,“为企业减负,稳定企业发展”和“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是2019年我国“稳就业”的关键
调查结果显示,学者们对今年“稳就业”的关键举措具有较高共识度,“为企业减负,稳定企业发展”和“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以82.3%的高选择率并列第一,远高于位列第二的选项“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40.3%)(见图1)。
调查结果表明,学者们更倾向于“稳就业”首先要稳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中小微企业。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稳就业与稳增长密不可分,只有企业稳定发展,就业的基础才能稳固。当前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融资等负担,促进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数。其中,中小微企业是解决就业的最重要载体,要着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增强中小微企业对新增就业的吸纳能力。
此外,学者们认为,今年我国“稳就业”的关键举措还有“加大稳岗支持力度”(28.2%)、“优化培训服务”(16.9%)和“扩大就业见习补贴范围”(10.5%),等等。
二、对于今年“稳金融”的重点,受访者更倾向于“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调查结果显示,学者们对于今年“稳金融”重点的看法相对集中,“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选择率最高,位列前二,选择率分别为51.6%和49.2%。紧随其后,有三到四成的受访者选择“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41.9%)、“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韧性的资本市场”(33.1%)以及“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31.5%)(见图2)。
1.“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五成多的选择率位列今年我国“稳金融”重点的榜首。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仅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重要风险领域要盯紧,比如房地产金融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中小银行保险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以及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等。受访者建议,要尽快建立房地产、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有效联动监管和预警体系;全面动态监测地方政府债务;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作等。
2.学者们广泛呼吁“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理由是金融的本质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对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受访者建议,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领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优化融资结构,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间接融资结构。
此外,学者们认为今年“稳金融”还要做好以下工作:“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8.2%)、“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20.2%)、“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13.7%)、“提高金融创新水平”(6.5%)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8%),等等。
三、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推进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是今年我国“稳外贸”的关键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今年我国“稳外贸”的关键点,学者们的共识度较高,“推进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这一项的选择率高达74.2%,位列榜首。另有51.6%的受访者选择“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超过三成受访者选择“加速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37.9%)和“推动制度型开放”(32.3%)(见图3)。
1.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推进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是今年我国“稳外贸”的关键。作此判断的理由是,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部分外向型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冲击,特别是对市场预期和经济信心的影响较大。如果今年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将改变市场预期,提振信心,有利于我国外贸稳定发展。
2.“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被五成多受访者看好。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市场多元化是我国优化出口结构的长远大计,也是短期“稳出口”的有效举措。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快,对我国产品需求旺,出口潜力巨大。学者们建议,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出口的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并降低服务成本;加大对中小出口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支持力度,如支持中小企业到海外参展,发现新客户,开拓新市场。
3.“加速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也获得了相当数量受访者的认可。受访者表示,要用创新增强出口竞争力。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对扩大出口的作用;支持出口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价值,持之以恒实现出口结构的升级;支持工业机器人应用,提高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继续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市场采购型出口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鼓励出口商业模式的创新。
此外,学者们认为今年“稳外贸”的关键点还有“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等”(26.6%)、“主动扩大进口”(25.0%)、“推动共建‘一带一路’”(14.5%)、“完善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11.3%)、深化汇率和关税改革(10.5%),等等。
四、对于今年我国“稳外资”的着力点,更多受访者青睐于“持续优化投资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学者们对于今年我国“稳外资”着力点的看法相对集中,选择率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为“持续优化投资环境”(68.5%)、“放宽外资市场准入”(54.0%)和“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51.6%)(见图4)。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过去我国吸引外资的传统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不可持续,现在要更多依靠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这是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进行衔接的必然要求。打造一个更加符合国际规范、更稳定、更透明、可预期的外资投资环境,是当前我国“稳外资”的关键。建议推动外商投资法尽快出台;持续推进外资领域的“放管服”改革。
此外,学者们认为,“稳外资”的着力点还包括“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46.8%)、“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29.0%)、“允许更多领域外商独资经营”(21.8%)和“放松外资战略投资上市公司规定”(5.6%),等等。
五、受访者普遍认为,促进民间投资和基建投资是今年我国“稳投资”的主要着力点
对于今年我国“稳投资”的着力点,学者们的共识度较高,就是要促进民间投资和基建投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受访者最多,占比达69.4%;紧随其后的两项则是“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和“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选择率分别为60.5%和55.6%。还有四成多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42.7%)(见图5)。
1.近七成受访者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是今年我国“稳投资”的主要着力点。作此判断的依据是,民间投资的稳增长效应更明显、投资效率更高,是我国“稳投资”的关键。但当前我国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比如部分领域对民间投资进入仍存在隐性门槛,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负担重等。学者们建议,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等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受访者普遍对“基建投资”寄予厚望。其中,六成多受访者倾向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五成多受访者青睐于“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学者们认为,基建投资对经济和就业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但要注意基建投资不能过度偏倚“铁公基”,要注重经济投资效率和效益,可强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的投资,以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真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注意,在促进基建投资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堵住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的渠道,完善地方债的发行体制,促进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结构的多元化、市场化、规范化。
此外,学者们认为,“稳投资”的着力点还有“加强文化、教育等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储备”(16.9%)、“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16.1%)和“保障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14.5%),等等。
六、近八成受访者认为,“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稳预期”取得成效的关键
对于“稳预期”的有效措施,学者们的观点较为集中,“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79.0%的选择率位居榜首;另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择“妥善管控中美贸易摩擦,减少不确定性”(58.9%)和“做好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资源支持”(51.6%)(见图6)。
近八成受访者对“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稳预期”效果寄予厚望。他们认为,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要加快对“稳预期”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并让改革举措真正落地。比如,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平等保护非公经济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进一步改进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做大国内市场;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开放政策体系,实施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各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治理应对机制,保持社会的稳定性等。
此外,学者们认为,“稳预期”的有效措施还有“全面落实其他‘五稳’举措”(35.5%)、“准确解读政策和宏观形势形成共识”(25.8%),“做好舆论引导,增强各界信心”(23.4%),等等。
中国经济时报“百名学者前瞻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课题组
顾问:余斌
组长:王忠宏王辉
执行组长:李慧莲
副组长:王彧
协调人:赵海娟
课题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 婧 陈姝含 段树军 范 媛 胡 畔 李海楠 李晓红刘 慧 吕红星 毛晶慧 潘英丽 石 岩 孙 兆 唐福勇童 彤 王 南 王彩娜 王晶晶 王静宇 王丽娟 徐蔚冰张丽敏 张 娜 张 炜 张一鸣 赵海娟 赵 姗 周雪松周子勋
报告执笔:李慧莲赵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