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宏观调控体系旨在刺激优质需求时间: 2019-06-27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06月27日 作者:苏剑 责编:万山
中国的宏观调控方式正在不断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总供求模型为理论基础,以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环境管理为三大支柱的宏观调控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首先要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在当前产能过剩的阶段,经济的增长决定于需求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的质量决定于需求的质量。在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注点主要在供给一方,忽略了需求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在短期的宏观调控里主要强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缺乏对供给管理的重视,这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的一个缺陷。
在经济长期增长中,一味地关注供给会导致产能过剩,而在短期宏观调控中,如果只按照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政策刺激需求,例如通过降息等刺激投资,会导致新增需求质量下降,引发资产泡沫,加剧金融风险。可见,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长期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中纳入对需求质量的分析,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纳入供给管理,从而进一步增强当代宏观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也为当前的宏观调控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
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具体表现在供给和需求结构的不匹配,低质量的需求已经饱和,高质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我国主要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仍较低,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外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下降。如何刺激高质量的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继续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刺激内需,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加经济的不稳定性。以货币政策为例,2018年以来,央行通过多次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然而,由于实体经济中缺乏好的投资机会,降准更多地利好了资本市场,拉动了2019年2月以来股市的繁荣。从2018年以来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数据可以看出,降准出台以后的1—2个月内M2
和信贷增速较快,然而持续时间较短,观察近几个月的信贷结构可以发现,票据融资在信贷中占比相对较大,企业中长期贷款仍较疲弱,可见,在刺激内需方面,降准等传统的货币政策作用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创新宏观调控体系,从根本上刺激优质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合中国近几年宏观调控的实践来看,中国的宏观调控方式正在不断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总供求模型为理论基础,以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环境管理为三大支柱的宏观调控体系。
需求管理主要包括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需求型创新、需求侧改革,其中,需求型创新指的是能够扩大优质需求的科技进步,即提供能够给消费者或者投资者带来较高的边际效用的产品创新以及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边际收益的所有创新。需求侧改革即通过制度变迁来扩大消费、投资、各级政府需求或者出口需求的政策。
供给管理主要包括要素价格政策、财政政策、供给型创新、供给侧改革。其中供给型创新指通过工艺创新、原料创新等措施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总供给。供给侧改革,即通过制度变迁来调整生产方面临的各种约束和激励,达到调节供给的目的。
市场环境管理指的是消除价格刚性、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一系列市场失灵,恢复市场功能的政策,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改革”和在既定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环境微调政策”。市场环境管理是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核心。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是处理市场无法自发解决的问题,如果市场失灵的问题得到解决,就可以减轻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压力,甚至从理论上说是可以不再需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健康的市场环境是提高宏观经济运行效率的基础。
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当前经济处于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供给结构的低层次与需求结构的高层次不匹配,其深层次问题在于缺乏产品创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当前世界经济增速的下滑,本质上都是由于技术进步率的放缓导致经济中缺乏产品创新造成的。在产能过剩的经济中,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治标不治本的,综合看来,创新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有必要将创新纳入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中,这就需要从供给管理、需求管理和市场环境管理三方共同发力。
在需求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合理运用传统的需求管理方式,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进一步对中小企业开展定向降准,等等,另一方面,要将需求管理的侧重点放在需求型创新和需求侧改革上。在需求型创新方面,要大力支持产品创新,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针对一些有困难实现产业化的科研成果,可以鼓励研究人员将专利权有偿转让给企业,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品化。在需求侧改革上,可以通过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本国商品的销售市场,直接扩大外需。
在供给管理方面,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对创新型企业开展税收优惠,另一方面,要充分进行供给型创新和供给侧改革。例如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鼓励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形成新兴产业集群。要顺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多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大力支持各种新型消费形式,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要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要素和商品流动型开放,等等。
在市场环境管理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既要为产品创新扫除制度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又要构建激发产品创新、服务产品创新的市场环境。其一,要简化审批流程,推行网上办公、异地办公,提高办事效率。其二,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完善专利等案件审判机制。其三,要完善科研考核与激励机制,引导科研人员适应市场需求,引入成果转化数、技术转化数等考核指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的奖励。其四,要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相比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有创新的动力,因此,要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融资、招投标、市场准入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其五,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创新合作,加强科研人员的多边交流,建设国际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以高质量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