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深圳又“先行”时间: 2019-08-19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2019-08-19 作者:孙韶华 班娟娟 梁倩 责编:万山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赋予深圳“高质量发展高地”等五项战略定位,明确深圳将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在支持深圳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改革”成为高频词。业内指出,这份重磅文件的发布,标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深圳迎来新的战略定位,同时也在多方面引领我国现代化市场体系等建设。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经过40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当前,深圳又迎来新的历史使命:依据《意见》,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是深圳新的战略定位。
与此同时,《意见》明确了“三步走”的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在多个方面释放重磅利好:例如,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等。
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梁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意味着深圳将再次引领我国其他城市发展先行先试。梁琦同时表示,先行示范区将进一步提升对港澳的开放水平,加大对港澳人才的各项支持。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新型增长方式,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在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而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便是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商业应用推广这三个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协调机制。深圳将以既有的成功经验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策支持为辅助,争取在体现工业4.0时代基本特征的几大重点领域中率先取得突破,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的全面铺开再次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专家指出,深圳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标的不是具体的经济和贸易制度变革功能,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框架。在此框架下,经济、法治、文明、民生、生态等多方面建设将齐头并进,并将更多用“改革”的路径和“创新”的办法推进。
记者发现,“改革”成为《意见》中的高频词,包括“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试点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等,“改革”一词出现20多次。
“下一步深圳将作为我国打造的第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再仅仅是经济层面,而是从政治、社会、经济等层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典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福强认为,此次政策中重要一项是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进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目前可以改革的大多都已展开,剩下的则很多需要制度突破。“深圳将率先打破制度‘天花板’,打破隐形束缚。”王福强表示,综合授权意味着中央将适度松绑,将更多的给市场留白,给地方留白,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性,为深圳打开改革空间。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意见》综合考虑了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系统性和针对性。从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重点,还重点强调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和可持续,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居民。《意见》还具有前瞻性,在保证高质量、高层次发展的同时,重视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了深圳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和生态基础。
刘哲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从贸易的互联互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向制度的国际对接转变,需要前沿地区的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意见》从经济体系、法治环境、城市文明、民生发展、绿色生态等各个方面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有利于推动深圳在更准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向更高目标迈进、更深层次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