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韧性时间: 2019-09-02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2019-08-28 作者:余淼杰 责编:万山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扩大进口改善国内供给提升企业绩效;
二、在高关联度区域建设自由贸易区;
三、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四、深化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关系;
五、优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六、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在逆全球化行动逐步升级的背景下,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不仅体现着我国开放的魅力、开放的信心和大国的担当,更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扩大进口改善国内供给 提升企业绩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进口博览会讲话中明确指出,“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扩大进口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扩大开放、增加进口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扩大进口能增加可供我国居民消费的品种,符合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后消费结构改变的趋势。目前国内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我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目前已有近二成的居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城市居民的比重更高。先富起来的这部分老百姓对消费品种、消费品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进口消费品种类更多,质量较高,产品差异性大,更能满足我国新兴崛起且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需求。
第二,从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扩大进口也能提高老百姓福利。这主要是由于更多的可供选择的进口消费品进入国内市场,消费者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机会,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从而会降低国内的消费品价格来保持在竞争中生存,从而提高老百姓的真实收入,提高居民福利。
第三,增加进口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提高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事实上,进口品除了最终消费品之外,还包括中间品和资本品。企业可以从进口的资本品中吸取先进的生产技术,边干边学,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如果企业在生产中能与国内中间品相结合,则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熊彼特技术创新效应。对上游企业或者面临激烈竞争的同一类产业而言,进口的增加将迫使企业在面临外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研发来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利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扩大进口不只是包含商品进口,也同样包括服务进口。比如扩大医疗服务进口就可使国内老百姓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样,扩大开放也还包括金融服务业方面的进一步开放,比如放宽外资银行准入,降低外资银行股本比例限制,进一步鼓励外资银行、保险、咨询业投资国内市场。逐步开放金融服务业对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在高关联度区域建设自由贸易区
目前,我国已与周边国家或与我国经济关联度较高的国家建立了区域自由贸易区,最成功的范例首推2010年与东盟十国建立的“东盟-中国10+1”自由贸易区。积极建设与我国经济高关联度区域自由贸易区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应有之义。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RCEP)的建设。
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是新世纪以来备受瞩目的亚洲自由贸易区协定,覆盖亚太地区的16个国家,包括十个东盟国家和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六个国家。16个成员国GDP总额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0%。一旦该协议签署,RCEP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联盟。因此,中国应努力降低东盟10国以及其他五国贸易诉求的差异,求同存异,在谈判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通过不懈努力,力求我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能够通过我国自己的深入开放举措给其他国家作为范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地区贸易协议。
中国加入RCEP后,对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好处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RCEP的构建中考虑到成员国开放程度梯度性、层次性,这与我国有序渐进扩大开放最后达到全面开放的开放新格局理念有高度相通之处。第二,加入RCEP后,可以扩大我国在全球经贸合作中的“朋友圈”,有效降低当前国际经贸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可能负面冲击。第三、RCEP有一定的执行力度检查机制。加入RCEP后,我国也会一如既往地履行必要的义务,也将有力提升我国在执行机制方面国际信誉,让国际上一些对我国相关的不实诽谤不攻自破。
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处于深刻调整时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甚至有倒退倾向,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严重挑战。从本轮中美贸易战来看,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并没能有效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WTO多哈回合已经谈了近二十年,能达成协议的方面已经谈了接近百分之八九十了。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最后一点上,也就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农产品市场的这个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始终没有办法达成共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第二大经济体,一向积极地推动WTO多边经贸合作。
目前,对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议题,我国宜在两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明确中国发展中国家定位标准;二是努力争取我国市场经济体地位。
首先,在推动世贸组织改革方面,重点在于明确界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在世贸易组织乃至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削减程度。由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可以保留较高的进口关税水平。
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界定,主要是根据一国的人均收入来界定的。当前我国的人均收入只有9400多美元,低于世贸组织目前规定的1万美元。所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目前的水平还是应定义为发展中国家。而且,到了2020年左右,世贸组织会把发达国家收入门槛水平提高到12000美元,所以,我们更是当之无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久将来我国也会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
其次,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应努力争取我国的“市场经济国”地位。目前,美欧日在我国入世十五年工作评估中,都把我国定义为“非市场经济体”,他们主要的依据是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主要认为我国国内市场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现象。事实上,这都是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的。
深化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关系
长期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做好“陆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也要加强“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建,两者不可偏废。但在短期内,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十国的合作具有经贸基础良好、直接规模投资高、文化相近以及有利于中国自身经济结构转型、推进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优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快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也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需求。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劳工成本直线上升,远超孟加拉、埃塞俄比亚等国。虽然我国在衣服、鞋帽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亚非国家高,但差距并没有劳工成本那么大,因而我国在劳力密集型产品上已没有比较优势,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向海外转移已是大势所趋。而东南亚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因此,在当今形势下,加快“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更为重要。
优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五大城市群中发展潜力最大、发展现状最为先进的区域之一,也是连接东南亚国家、东盟十国的桥头堡。在改革开放初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以香港为主导,主要是发展加工贸易;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进,港澳地区和内地在生产服务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在此期间,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多年来蝉联全国第一,而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五大城市群中经济基础夯实、产业集群明显、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如果将“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视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关键内容,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一带一路”框架的重要载体。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当务之急。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广东经济的重要基础,国际贸易更是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因。目前广东一省出口占到全国出口的1/3。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实体和虚体经济要结合,宜做到“虚实结合、以实带虚”,通过国际贸易、区域贸易,做到虚体经济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要注重科技创新。区内创新强度比率达到2.6%,高于欧共体国家的2.4%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要看大湾区能否继续推动研发创新,能否通过贸易推进创新,实现贸易与创新的双轮驱动。
第三,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充分挖掘“1+2+3+4”(即一国两制、三套海关和四个核心城市)区域制度的潜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宜借鉴国际三大湾区的经验,东京湾是产业港,旧金山湾是科技港,而纽约湾是金融港,九市二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向应是一个集产业、科技、金融一体的新湾区,而四大核心城市刚好在这一综合性大湾区中发挥各自职能。
第四,应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目前在国家战略中只有两地的发展国家定位为“千年大计”。一个是雄安新区,另一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而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不可懈怠,应做好科学的环境规划。
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最近,国务院对自贸试验区进一步自主开放、不断开放、加大开放做出了最新部署。这将与新时代更深层次改革开放的相互联动,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内涵与外延,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规则更为相近,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
随着更多自由贸易片区的设立,未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有望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逐步推进。此外,设立新的自由贸易片区,还有助于将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继续吸引外资,更大范围缩小负面清单。也将有助于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创造更多出口便利。同时,努力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的模式,在自由贸易港的选择方面,既要把条件优越的海港作为发展重点,同时也可以考虑条件成熟的内地空港。
另外,良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应当是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在对原来的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的总结上,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在新一轮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应更加注重探索原有自贸试验区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挖掘本地区的本土优势,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形成不可复制的独特地区特性来支持本地区的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