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年必将决胜成功——经济韧性夯实必胜基础 制度优势提供必胜保障时间: 2019-12-16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2019-12-16 作者:张超文 李佳鹏 孙韶华 班娟娟 责编:万山
“圆满收官”动员令已发出,百年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再过十几天,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历史坐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决战决胜,信心源于经济韧性与潜力夯实了必胜基础,能力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必胜保障。
必胜之源 经济腾飞筑牢发展根基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稳得住、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这一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在较高基数上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均在合理区间,呈现总体平稳的态势,中国经济正在良性循环中稳健前行。
这一年,面对风险挑战,变下行压力为上行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观察中国经济,还需要历史的维度和视野。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放在历史坐标系中观察,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
曾几何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如今,仅“双11”一天,一个网购平台就迸发出数千亿的购买力。有测算分析,2019年仅天猫“双11”当天的成交总额是2684亿元人民币(384亿美元),这是2018年美国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的总和的2.5倍以上。
与此同时,消费新势力也在加速崛起:90后、00后正成为购买主力,三四线城市开始奋起追赶。有商家调研后惊讶发现,百元以上电动牙刷增速最快的市场已经从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
一支电动牙刷映射的消费升级下沉趋势,背后是不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改革连起了供给与需求两端,激发了潜在购买力。一个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潜力不断释放。
我们厚植创新的沃土,培育了超过1.1亿户的市场主体,释放了超两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红利,新业态不断涌现。2018年末,全国私营企业法人单位1561.4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1001.0万个,增长178.6%。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成立企业中,私营企业达1144.3万个,占比为86.6%。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5G商用正式开启,助力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智能穿戴、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广阔。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正在快速集聚,经济活力得到有效释放,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成为支撑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视野下观察中国经济,就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活力与制度优势。
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2018年,我国修订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19281亿元,约合13.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6.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中国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经济总量扩大,我国一年的经济增量就约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2019年中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连续4年保持上升态势,是唯一进入前2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位居全球第46位,比上年大幅跃升32位。《财富》杂志2019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据129个席位,上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
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减少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
一件件大事,一个个奇迹,体现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强劲推动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必胜的坚实基础。
必胜之本 制度优势保障人民共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简单的宏观描述、抽象概念,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是“一个都不会少!”的庄严承诺,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建共享小康,我们有足够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1650万、1232万、1442万、1240万、1289万、1386万,我国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平均每分钟就有近30人摘掉贫困帽子。我国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在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这是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奇迹”。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不仅要确保多劳多得,还要扩容决定报酬的生产要素,更要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承诺。不断完善分配制度,让人民共享发展,也是凸显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性优势的重要注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将为我们提供制度保障。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三农”领域的一个个重大政策陆续落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歌。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在跑赢GDP的同时,也跑赢了城镇居民。
共享发展还体现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东部创新驱动率先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西部紧抓机遇持续发力,经济增长表现抢眼;中部乘势而上快速崛起,前三季度中部六省GDP增速全部“跑赢”全国水平;东北全面振兴步伐加快,引领投资跨过山海关。
今年以来,《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个重大战略相继发布,力度罕见。2020年,将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区域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一目标正渐行渐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人,拥有超过4亿人的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织就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连续15年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上亿居民,不断深化医改、让老百姓用得起更多好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民生幸福网渐渐织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居民对当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对过去一年民生改善程度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信心,均比过去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在同一片蓝天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加速变成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必胜之路 勠力同心再创新辉煌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党中央多次召开与经济工作相关的重要会议,作出科学决策和强有力部署,正确指引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纵使外部“逆风”依旧,中国经济巨轮依然破浪前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关键时刻需要关键抉择。
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重要节点上为经济运行把脉定向。两次党外人士座谈会,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两次中央财经委会议,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六次中央深改委会议,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向深水区。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经济领域新形势新问题。
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肩负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重任。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收官之年将如何决胜?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全方位部署。决胜之年的经济工作蓝图已经绘就,路线图任务表已经浮现。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四个“坚持”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明年经济工作聚焦六大任务。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位列首位。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任务紧随其后。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起点新作为,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实干奋进,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并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2020年,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
实践证明,中国经济能够经受住风浪顶得住压力,中国经济依然具有中高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只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取得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