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件提及“六大国家战略”(详解)时间: 2020-01-14信息来源:财经小报告 国民经略 2019-12-25 作者:凯风君 责编:qgy
又一重磅文件来了。
近日,中央出台支持民营企业“28条”文件。作为立足于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央文件,不仅再度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而且提出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
力度之大、定位之高,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有着与众不同的信号意义。
除了这些重磅措施之外,这份文件,还透露了区域发展的关键布局。
01
文件指出: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重磅规划,在这些规划中,哪些是重大国家战略?
这方面,文件有明确提及: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不难看出,除了着眼于国际的一带一路,在区域发展方面,目前共有六个重大国家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显然,重大国家战略是战略中的战略、规划中的规划,意义自不待言。
除了众所周知的“一带一路”以及三大城市群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两方面:
一是黄河领域与长江经济带相提并论,成为我国横贯东西的两条战略要地。
二是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被上升到“重大国家战略”层面。
02
这些国家战略,不少已经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无须讳言。而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三大世界级城市群,早已为公众所熟知。
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早在2015年就已落地。
目前,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正在稳步推进之中,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加上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北京大兴机场正式通航,京津冀协同发展越行越稳。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则在2019年年初落地。
这次规划,确立了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作为四大中心城市,以深圳-香港,广州-佛山,珠海-澳门作为三大极点。
在此之后,深圳随后又获得“先行示范区”的加持,澳门则在回归20周年之际获得金融层面的战略加持,政策力度超乎过往。
长三角一体化则在2019年年底落地。
这次规划,不仅提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再度明确上海的龙头地位,而且提出都市圈一体化设想: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长三角一体化顶层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三大城市群顶层规划的全面落地。这三大城市群,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而且还为其他城市群的落地提供示范样板。
03
长江经济带与黄河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如此突出强调?
长江、黄河,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文明,而且横跨中国三大阶梯,流经超过一半的省域,无论在区域发展还是生态领域,重要性都非常突出。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囊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众多一二线城市。
黄河领域同样腹地广阔,主要包括九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囊括西安、郑州、青岛、济南、兰州等一批重要城市。
早在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就已出台。
在规划加持之下,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均在稳步推进之中;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已得到进一步巩固。
黄河流域规划虽然尚未出台,但已多次被点名。
前不久的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可见,长江经济带冠以“经济带”之名,经济与生态并重;黄河领域并未明确提及“经济带”概念,而是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关键。
这就体现两大区域的不同之处:长江经济带流经之处,发达省份众多,中心城市众多,加上长江航道和三大城市群(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的存在,让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黄河流域流经之处,多是中西部省份,且多是生态敏感地带。作为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自然要摆在首位,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层对此有明确定调:
“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显然,需要保护生态的必须生态优先,作为农业腹地的要粮食生产放在首位,适合发展工商业的则要重点发展工商业,这就给黄河流域不同省份以不同定位。
当然,在“以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发展”的基调之下, 西安、郑州、青岛、济南,作为黄河流域的四大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黄河流域的三大城市群,无疑都会在规划中得到重点凸出。
可以说,黄河领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04
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为何也被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层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海南是国际旅游岛,是椰风海韵清风拂人之处,是春节旅游度假之地,是许多人旅居置业的首选之处。无论是工业,还是互联网等高新产业,均不突出。
的确,自从1988建省以来,海南虽然获得经济特区的加持,但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却一直不算突出。19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当海南一度有了“天涯海角烂尾楼”的称号,直到21世纪海南确立“国际旅游岛”的定位之后,发展如虎添翼。
不过,如果只是“国际旅游岛”,那么海南只是另一个夏威夷。
显然,海南不会停留于此,转折来自于2018年。这一年,时值海南建省30周年,中央出台文件,提出要在海南建设全岛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
自贸区并不新鲜,但全岛都被纳入自贸区范围,在国内还是首个。更不一般的是,包括上海、广东等地建设的均为“自贸区”,而海南未来的探索则在“自贸港”。
自贸港比自贸区多了什么?
自贸港比自贸区更进一步。国际自贸港,一般都是零关税港、免税港或低税港,在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开放等方面引领全球。
海南自贸港将会以什么形象面世,令人期待。至少在目前已透露的信息中,“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建立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殊税收制度”,均已被着重提及。
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特殊税收制度,想象空间不是一般的大。
这是海南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远远超过当初的“国际旅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