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疫后复苏第一课:释放内需时间: 2020-04-03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第6期) 作者: 贺诗 | 责编:万山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行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日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指出,保守估算,今年1、2月份,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减少超1.5万亿元,旅游、住宿、交通、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减少超过1万亿元。

    2.5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全国GDP的2.5%左右。因此,疫情暴发以来,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促进消费工作。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中国经济的最大底气,一向来自内需市场。稳定经济,自然从促进消费做起。

    全民“宅家”致多行业断崖式下滑

    春节假期本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黄金周。据商务部监测,在过去的10年里,春节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从2010年的340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050亿元。然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全民“宅家”,整体消费数据遭遇断崖式下滑。

    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最为直接。以重庆为例,餐饮业是该市重点服务产业,2019年全市餐饮收入达到1300亿元。据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统计,往年餐饮业1—2月份收入可占全年收入30%,今年疫情期间全市餐饮业遭受经济损失约390亿元。

    有学者通过调研指出,三四线城市的餐饮行业所受影响比一二线城市更为严重。有些位于三四线城市的餐饮公司,全年近半利润来自春节团餐,如今全部归零。

    同时,餐饮业还是农产品进城的主要去处。餐饮业断崖式下滑也将压力传导到农业品产销上。

    因疫情影响外出购物减少,纺织服装业也遭受沉重打击。外贸订单因疫情被取消,内需市场全面恢复活力仍需一段时间。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如今尽管重新开市已超过半个月,但受疫情影响,前来采购的客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九成。有当地纺织龙头企业表示,现在翻单比去年减少了一半。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新增企业维度来看,2020年2月1日至3月17日,我国新增纺织服装类的制造和批发零售类企业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滑50.9%。

    此外,酒店和旅游业、影视业、交通运输业等同样遭受了疫情的严重影响。

    各地派发消费券,

    省市领导带头“下馆子”

    盛来运表示,今年前两个月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有些具有季节性,难以回补。但日用品、餐饮、金银珠宝、汽车等类的商品消费以及一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只是被暂时抑制或冻结。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近日,多地市党政“一把手”带头“下馆子”消费,也正是为了提振消费信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公开报道统计,3月以来,至少有来自海南、江苏、湖南、青海、广东、河南、安徽、浙江、云南、重庆、四川等10多个省市的20多位党政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逛超市”,当地媒体也对此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重庆市商务委还牵头启动了消费服务业“十个一”系列主题活动,具体包括:吃一碗小面、涮一次火锅、购一批扶贫商品、品一顿美味佳肴、逛一次商圈商场等。

    重庆市副市长李波说,现在重庆正重点抓这十类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服务业,每个行业都发布了复产复工指南,帮助企业尽早复产复工,促进全市经济稳定运行。

    除了重庆,全国多地也各有“高招”。

    3月13日,南京宣布向全体市民发放3.18亿元电子消费券,包括餐饮、体育、图书、信息四大类,每张消费券面值为50元或100元。

    同日,宁波推出了一个亿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并表示未来还会推出健身消费券,市民凭券可免费试用场馆场地设施健身。

    3月19日,江西省政府宣布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发放消费卡券,并号召干部职工带头消费。

    3月24日,浙江宣布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调整为三级,并出台16条提振消费措施,其中包括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减免门票、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

    实际上,由于国内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控制,消费已有复苏迹象。

    日前,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3月以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000家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5.6%,这是自1月下旬环比连续负增长后首次回归正向增长轨道。

    欧美市场萧条,以内需补外需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如此重视扩大内需,还有一个原因是欧美市场的萧条。

    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指出,由于疫情控制措施导致突然经济停滞,将造成今年全球经济衰退。

    3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表了同样的观点,她认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衰退,2021年预计将反弹。

    格奥尔基耶娃还提醒说,由于意大利等国对疫情防控实施较晚,相比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病毒将对这些国家造成更严重的冲击。

    美国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疫情使美国的消费持续崩溃,全国餐饮业的在线订餐访问量大幅下降,尤其是西雅图等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城市。

    美国旅行协会近日发布的一项分析报告显示,美国有1580万人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83%的旅游公司是小型企业,由于疫情导致的旅行人数减少,将给美国经济造成总计8090亿美元的损失,并在今年减少460万个与美国旅游相关的工作。

    该报告还指出,美国今年的旅行总支出,包括交通、住宿、零售、景点和饭店,预计将减少31%,达到3550亿美元,是“9·11”影响的6倍以上。仅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就严重到足以使美国陷入旷日持久的衰退。

    中泰证券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当前欧美的防控措施刚刚起步,对经济的冲击也才刚刚开始。同时,欧美经济的下行会反过来影响我国外需。

    鉴于此,拉动内需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带来的新机遇

    回首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下滑,但全年GDP增速依然稳定在6.1%。

    疫情对今年的经济数据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法预估。

    当然,疫情期间,也有部分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

    比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以及以每日优鲜和苏宁小店为代表的新零售买菜平台。疫情期间,苏宁小店菜场线上订单环比增长245%,叮咚买菜、每日优鲜都出现了配送时长明显增加、供不应求的迹象。

    有分析认为,人们的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即便疫情结束也会延续。

    另外,线上办公、智慧医疗,以及大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也因为疫情的原因得以快速发展。

    就《实施意见》答记者问时,国家发改委收入分配和消费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中展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2019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约为8.52万亿元,如果加上网上服务性消费,网络消费的规模将更大。预计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有望突破10万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对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作了具体规划,如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等。

    恒大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称,从长期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度不会超过非典,且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只要防治得当,中国经济二季度将进入平稳期,下半年即可逐步恢复正常。

    商务部也指出,在疫情影响的部分补偿性消费进一步释放背景下,整体消费市场有望在3月份触底企稳,二季度以及下半年将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