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时间: 2020-08-15信息来源: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2020-08-13 作者: 孙久文 责编:qgy


导 语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补齐短板。如何看待区域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价目前我们在区域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围绕相关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栏目对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我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孙久文进行了专访。访谈全文分享如下,感谢孙教授的分享。




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区域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如何看待区域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孙久文: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种发展视角,区域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一方面,我们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小康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阶段目标,它主要涉及到的区域发展是城乡之间的发展,我国西部、中部、东北、东部这“四大板块”以及各个经济带之间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可以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成果来看待。


区域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要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按照党中央部署,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您如何评价目前我们在区域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上?


孙久文: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确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批重大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各地经济总量普遍提高,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从地理板块上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趋于稳定;从城乡发展来看,我国城镇化率有了很大提升,各区域城镇化水平趋于平衡。总的来说,我国各地区之间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展、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在区域发展中效率与公平并重。


目前,从区域上看,我们的短板主要是还有一部分贫困地区尚未脱贫,特别是还有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三区三州”地区、“三区三州”以外的中西部地区深度贫困县、部分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这需要我们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



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强调,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如何理解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对于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有何重要意义?


孙久文:准确理解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我觉得主要要关注几个方面。一个是它的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的发展,比如立足西部的优势,培育新动能,加强创新合作,推动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个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来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深化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再一个是发展与保护并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


推动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区域发展当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在区域发展当中,西部地区是一个重点。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对于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我们整个西部大开发所涵盖的区域大约占全国的70%,其中包括许多老少边穷地区,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助于释放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大幅度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另外,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使西部地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促进陆海内外联动和东西双向互济,增强东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互动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性,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整体性。






记者:今年我国剩余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推动城乡区域发展上将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孙久文: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剩余贫困人口将于今年底全部脱贫,这确实意味着我国在推进城乡区域发展上迈向了一个更高水平,也意味着我们要向新的目标再出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之后,我们将面临一个如何防止返贫的问题,将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以及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进行转移。缓解相对贫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更新的理念,它要求我们从多维角度去考虑贫困问题,同时也对我们城乡区域发展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并对此作出部署。各地应探求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城镇化道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深化区域合作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孙久文:从理论标准上来说,区域发展应该包含几方面内容,一是各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应保持在适度范围;二是各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三是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处于和谐状态。未来,理论标准上的衡量仍然需要,但更要结合发展战略上的路径选择,把区域发展落到实处。


我觉得,在“十四五”期间,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一是要重视“四大板块”之间的相互协调,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沿海的率先发展。另外要重视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现在南方的发展相对比较快,北方的有些滞后,我们要扭转这样的一个趋势。


同时,区域发展还要关注各个经济带之间,各种开发区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关注比如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带的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从这些方面来协调地区之间的关系。而我们这些年所设置的一些开发区、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等等这些区域,也应该是我们区域发展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此外,我觉得我们还要强化区域与城乡发展政策的协同。我国广阔的地域面积、差异较大的禀赋状况,决定了必须在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构建差别化、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体系,也就是区域政策的精准化。此外,要大力推动形成跨行政区、跨区域板块的经济合作,强化区域间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对接。建立统一规范、层次明晰、功能精准的区域-城乡政策体系,是从全局出发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完善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明确区域和城市功能定位,健全利益平衡机制,特别要完善对粮食主产区、重点资源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及生态保护区补偿机制。要加大城乡区域发展的功能平台改革创新。落实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动能的转化需要落实在空间上,即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发展平台。国家级新区以及各类试验区、示范区等区域功能平台,应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同时应当建立县域、乡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功能发展平台。






专家简介:

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理论、区域规划、城市经济和扶贫开发,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