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数字的中国时间: 2020-11-20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第20期) 作者: 孙冰 | 责编:万山


       “十三五”这5年,中国数字经济御风踏浪,蓬勃发展。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5.8万亿元,在GDP中占比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7%。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当中,数字经济成为有效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和快速复苏经济的重要基础。

        从5年前“十三五”规划中所做出的顶层设计,到今天中国经济的“数字”含量已超三成,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回望“十三五”,成绩斐然,数字经济的发展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推动着各个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移动支付逐渐普及,出门再也不用带现金和银行卡,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通信办公……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轻松搞定,而且手机和资费都在变得越来越便宜。

        借助数字化手段,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即使远隔千万里,再大的生意也可以线上达成。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金融普惠难题也正在破题,夫妻店、小菜摊都变身为“码商”,从而激活了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和基本盘。

        数字技术也在打破社会鸿沟力促公平,远程医疗让山沟沟里的农民,也能得到三甲医院名医的会诊;在线教育大大降低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门槛,既能促进教育公平,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通过低门槛的电商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越来越高,数字政务让老百姓可以足不出户,线上办妥。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和企业借助数字化手段进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套“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新兴的技术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也增加了就业创业机会。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口将超2亿,而且数字经济每100个就业人口里,72个为升级原有就业,28个为新增就业。

        消费者端的数字化正在倒逼生产端的数字化,数字化工厂大范围兴起,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变身“中国智造”……

        如果说5年前,人们只是感受到数字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5年后的今天,这些“日常”的背后,是数字经济带来了新业态、新动能和新机遇,而未来的“数字中国”也将会是一幅更加美丽的图景。

        19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互联网+”,推动数字化浪潮席卷中国

        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其中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中指出,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上,中国作为主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并倡导签署《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在这份倡议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其实,早在2015年,“互联网+”就被首次写进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随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被最高决策层和各地方政府、各政府部门强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开始与传统经济创新融合。

        “互联网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电一样,过去有了电,能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拿来改造自己。互联网已经成为所有行业新的‘工具’和‘生产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如是解读他理解的“互联网+”,而2015年他提交给两会的建议,正是把“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

        企业家的呼吁、专家的论道、资本的急切、股市的热捧、媒体的分析和民众的讨论夹杂在一起,“互联网+”迅速成为被寄予厚望的巨大风口,也让中国经济充满了新的未来想象力。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政务……从“互联网+”到“互联网x”再到“+互联网”,一波波产业热浪,风起潮涌。

        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再提“数字经济”,但前面的动词从“促进”变为了“壮大”。

        “‘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而网络强国是目的。”马化腾说。在他看来,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可以看成是纵向深化的过程;从“数字经济”到“数字中国”更像是横向扩展的过程,由经济扩展到民生、政务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维度展开中国的数字化蓝图。

        数字经济下一程:产业互联网崛起

        当然,数字经济接下来最值得期待的还是与制造业的融合。毕竟,与第三产业相比,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经济增长的脊梁。

        从2019年两会开始,围绕B端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就成为高频热词,并越来越广泛地被认为是“互联网下半场”,腾讯、阿里、百度、华为、京东……巨头们相继重注入局。

        “大家过去用互联网基本上都是消费互联网,实际上还有一个后台部分,未来消费互联网会渗透到工业互联网,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要实现工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马化腾说。他认为,在实体经济领域,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当然,产业互联网的崛起重要推动力是2019年中国5G商用牌照的发放,这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首批迈入5G时代的国家之一。当ABCD(即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与5G提供的基础设施相结合,会加速推动产业的快速迭代升级。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业务总经理刘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期即将过去,下一波红利将来自仍未爆发的产业互联网,而这将会是一个比消费互联网庞大得多的巨量市场。产业互联网的体量可能会是消费互联网的100倍。”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让产业界激动的关键词是新基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它在客观上也成为新基建的加速器之一。疫情下,电子商务、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无人技术、机器人、健康码、直播电商等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和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苏经济“两场仗”提供了重要支撑,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推动新基建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

       在刘松看来,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而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新基建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同时提升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供需双螺旋互动模式的整体升级。

       “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数字中国的未来图景

        从全球视角观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了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后发布的报告显示,这47个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5.4%,高于同期全球GDP名义增速3.1个百分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称,数字经济“逆势上扬”,发展数字经济是各国推动经济尽快复苏的关键举措,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所在。而2019年,全球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9.4%、23.5%、7.5%,三大产业都数字化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50%。

        无疑,数字经济的脚步还会继续前行,数字中国的内涵和特征也将会随时代而改变演进。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智能化是网络化、数字化的归宿,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数字经济会进一步演进到智能经济。一如互联网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跃迁,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的演进也势不可挡。

        “人工智能是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大浪潮,它一定会彻底改变今天的每一个行业。从第一个阶段的技术智能化到第二个阶段的经济智能化,再到第三个阶段的社会智能化。”李彦宏说。

        李彦宏以交通领域为例,他表示,交通行业的数字化带来了交通运行效率的大幅提升,仅仅通过软件的形式,就可以使得目前的交通效率提升15%~30%,由此带来的联动效应能够使得整个GDP增加2.4%~4.8%。

        而且,产业智能化除了推动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会让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明显提升,比如堵车变少了,交通事故也变少了。“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对车辆限购和限行,中小城市就更不需要。因为科技可以大幅提升交通的效率,10年之内,拥堵问题就可以基本上得到解决。”李彦宏预测。

        而这,只是智能经济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在“数字中国”的未来图景中,一定会有一个新世界,将今日的美好愿望变成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