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项目带发展 力促区域政策更趋精准协调时间: 2022-03-13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3-11  作者: 童彤 责编:万山


 
  “过去一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成绩时,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给予了重点着墨。展望2022年区域协调发展前景,政府工作报告将其表述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将与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并驾齐驱,可以看出区域政策将更加力求精准和协调,尤其是依托大项目带动,区域发展也将呈现优质、协调的新面貌。
 
  规划先行带动资金要素集聚
 
  近年来,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保持着动态变化,诸如“规划先行”“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等已逐步成为常态。正因如此,在今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上,政府工作报告才重申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达6400亿元。政府投资也将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这意味着今年将拿出真金白银确保规划带动各要素发挥集聚效应,从而进一步促成扩大内需战略落地。可以预见的是,紧随“十四五”规划之后,一众“十四五”专项规划势必将携资金、政策、人才等一系列配套要素一并聚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大项目建设将贯穿整个“十四五”时期,在协调好配套政策与大项目落地的同时,须找准需求端,强调投资效率,杜绝无效投资,即要在“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好消费基础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汪浩说,用好政府主导的大项目实现扩大内需战略,客观上会利好区域进一步向更趋协调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只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大项目,一定都会带来诸如土地、人才、财政、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的倾斜,这对于协调和平衡不同区域间的发展而言是有利的。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继2021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之后,2022年区域发展继续落子协调发展,只不过增加了对平衡发展的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对本报记者表示,“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仍将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点所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继续影响相关政策的实施,比如金融、财税、土地等政策会针对性对不同区域给予针对性支持。他认为,这不仅能够继续促成东中西部按照各自的步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消除区域间的差距,促成相互促进和带动效应的释放。
 
  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今年仍将继续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贾若祥认为,在区域重大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总框架下,区域政策包括行业性和金融政策等都会体现出区域差异。以小微企业为例,不同区域的小微企业有着不同的政策支持需求,比如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小微企业,以及适应高质量发展能力相对偏弱的地方的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多、解决困难的能力偏弱,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还不足,通过精准且带有区域差异性的政策,就可以更加精准和高效地化解不同区域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能避免政策一刀切,还可以真正促成政策的精准滴灌,助力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贾若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