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时间: 2023-01-07信息来源: 资产管理研究 2022-12-18  作者:王一鸣 坤坤 责编:qgy

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发表讲话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大举措,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他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2023年经济工作部署中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且在五大政策组合中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这是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所作出的具体部署。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优化发展环境。”王一鸣情调,要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尤其要重视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要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制定产业政策也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完善企业参与机制,政策实施要预留过渡期,加强政策设计和实施方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此外,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大意义

王一鸣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后40多年来,中国已形成规模庞大、配套齐全的完备产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宽而不深,产业链总体上处于中低端;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特别是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还不够强,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堵点和卡点。

他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有利于供给端加快恢复,带动需求扩张和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而且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重,是有效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现实要求。”王一鸣说,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调整和重塑,这既有中长期变量的作用,也受到短期因素影响。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形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得传统制造环节的劳动力成本作用降低,发达国家依托智能制造技术优势降低了对低工资成本发展中国家的依赖;二是经济全球化退潮影响全球产业链空间布局,全球供应链在持续30年扩张后开始收缩,全球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分工体系重新调整和组合,区域化、近岸化、多元化特征更趋明显;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冲击,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跨国公司重新审视供应链安全问题,在经济效率和安全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地缘政治因素对供应链影响也开始显现,个别西方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对半导体产品相关设备和人员实施前所未有的限制措施,推行友岸外包和供应链去中国化。

“这种情况下,中国要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着力补齐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意义重大。”王一鸣强调。


2023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任务

王一鸣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要用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国内需求和经济加快回升的有利条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第一,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国传统产业具有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2023年推动经济企稳向好,要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稳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促进扩大投资需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促进更多产业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第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增势强劲,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力量。2023年,要继续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强大带动能力,成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新引擎。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和重塑,特别是乌克兰危机推升能源价格,引发欧洲一些高耗能产业外移。”王一鸣说,“我们也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

第三,增强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科技创新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循环畅通,是有效应对外部遏制打压和不确定不稳定风险的关键。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集中优质资源合理攻关,在高端芯片、重大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保证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继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加快基础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工程化攻关,为自主创新产品的应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包括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在政策上要给予更多支持。过去在技术追赶阶段,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终端产品领域形成了较强国际竞争力,但承载关键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中间品仍然是短板,进口依存度较高。中间品特点是技术含量高、产品迭代快,市场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还要有商业可行性。这就要求强化创新过程中的市场需求导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推动市场、政府、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良性互动,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第四,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中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比较高,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挑战。所以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要鼓励和支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和储能设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健全和发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新型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对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储备能力投资,推进战略性资源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第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能够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要加快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智能制造、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建设,构建智能制造生态,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推广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模式。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2021年下半年以来,平台企业发展势头有所放缓,2022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释放了鼓励平台经济发展的明确信号,我相信一定会推动平台经济开启新一轮发展浪潮。”王一鸣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优化发展环境

王一鸣表示,首先,要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要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为前提。供给端最重要的是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和重要载体,要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活力和动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

他表示,当前,尤其要重视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环境上、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倡导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使广大民营企业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力军。同时,要支持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单项冠军企业,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其次,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产业政策中特别强调的。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对中国产业实现追赶目标和缩小与工业化国家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也需要调整,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要加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通过强化竞争,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

“制定产业政策也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完善企业参与机制,政策实施要预留过渡期,加强政策设计和实施方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王一鸣说。

王一鸣强调,最后,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王一鸣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市场和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实效性和精准性。

他表示,当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把握好政府监管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加强监管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加规范健康发展,而不是不发展。因此,要从有利于企业规范健康发展的角度来完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注重适度效,为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大显身手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