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创业板:泡沫的可以,恶炒的不要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东臣 作者:admin 责编:

    从创业板十年酝酿的过程来看,可谓曲折;而从最近紧锣密鼓推出的步骤来看,可谓神速。我想,“瓜熟蒂落”背后或许有金融危机的一半功劳。
    一方面,金融危机背景下需要直接融资,尤其是财政、信贷资金所不能覆盖的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融资;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引领全球走出危机的关键。从历史来看,这也是规律使然。因为人们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需求,而不是GDP,当旧的需求消失、产能面临淘汰时,就必须为创造新的需求而投资。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可持续发展,未来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然而,要想在技术创新中抢得先机,一要靠政策扶持;二要靠制度安排;三要靠文化土壤。首先,政府要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推手”,要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及优惠政策。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产业瓶颈,必须要靠政府出钱出力来突破。其次,在具体产业、企业的投资环节,则要依靠市场和资本的力量。推出创业板,正是要建立这样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另外,要形成能够容忍技术泡沫和失败的文化,这是所有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必须具备的。
    目前来看,我们的政府显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和“越位”,做了一些本该企业做的事情。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新能源等领域盲目上项目,导致所谓“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怪现象。
    千百年来,我们还形成了“成王败寇”的文化——“捧杀”成功者,“棒杀”失败者,以成败论英雄,以权钱得失论成败。风险投资、创业型投资的重要特点就是失败的概率较大。然而,应该看到,历史上几乎所有革命性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人、无数次失败之基础上的,不懂得为失败者喝彩,为牺牲者、付出者所感动的民族,是缺乏创造力的。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否定创新,成功的机会能剩下多少呢?
    由此来审视当前新兴产业的泡沫,就有理由给予更多的宽容。的确,技术型泡沫必然要反复经历吹大、破灭、再吹大、再破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数企业和投资者可能都失败了,只有极少数活了下来并取得成功。然而,这些泡沫和失败就像成功的“垫脚石”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基于创新的泡沫和当前正在被反复吹大的金融、房地产等传统领域的泡沫,是有区别的。
    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创业板的风险特征。创业板所对应的风险投资模式与主板的价值投资模式完全不同,但二者都可以通向成功之路。在自然界,生物往往靠两种模式成为竞争的强者:一种是靠坚强的攻防能力,比如狮子、老虎等猛兽;另一种则是靠惊人的繁殖力,比如,植物、昆虫、老鼠等。在笔者看来,采取集中策略的超级投资者,如巴菲特,就属于前者;风险投资则类似于后者,个体非常脆弱,但通过一定数量的组合可以获胜,少数幸存者的繁殖能力足以延续种群——也就是风险投资家们常说的:哪怕十个项目失败,有一个成功也就够了。
    由此可见,A股市场的投资者们不应以投资主板的思路来投资创业板。同时,创业板对创业者及风险投资家们来说,是一种退出机制。俗话说:“买家没有卖家精”。创业者和早期投资者退出,往往也是风险转嫁的过程。除非买家慧眼识金,否则很容易看走眼。何况,创业板是在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尚不彻底的情况下推出的,尤其是推出的初期,爆炒在所难免,追高买入被套的可能性很大。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