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几点思考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国光 作者:admin 责编: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近期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增长,调结构,与管好通胀预期。”这是今年第一次提出“管好通胀预期”,所以引发社会的注意和讨论。
这次提出管好通胀预期,不是说通胀马上就要来;也不是说预期要来的通胀一定会严重。而是知会公众正确对待预期通胀的来临,部署管理层做好防控通胀的预案。
按照我国经验,通常通胀发生在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时候。我国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估计在8%—9%左右。2009年1—3季度实际增长率7.7%,尚在潜在增长率以内,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8.9%,也没有超出潜在增长率的上限。因此不能说已经发生通货膨胀,但随着此次经济周期在2009年第1季度触底,第2季度开始回升,物价指数(CPI)近几个月同比虽然继续为负,但环比上升,同比可能年底触底转正,CPI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所以有通胀预期也是很自然的。
但预期要来的通胀,就下一年度(2010)年来说,看来并不强烈。目前的物价形势,有推动物价继续上升的因素,也有抑制上升的因素。总的看,推动因素较强,故物价在涨;但抑制因素也不能忽视,故上升较缓。前景如何,还要观察。一般预测明年下半年CPI可能达到了3%—4%的轻度通胀,还有调控余地,所以不必惊慌,不可被预期通胀误导,做出非理性反应。
今后推动物价继涨的因素有五个方面:
第一,经济较快复苏带动的局部需求和物价上升。
第二,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可能带来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第三,货币信贷供应超速增长的滞后影响(半年期),且货币信贷有持续扩张的预期,即使央行有控制信贷投放的意愿,但许多投资项目需要后续资金,货币信贷明年可能继续扩张,推动房市股市及物市波动。
第四,金融经济形势诱发外资热钱流入,会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推动市场行情上扬。
第五,食品供应存在不确定性,如生猪存栏下降,“猪周期”可能再现。而食品对CPI指数影响不可小视。
抑制物价水平快速上升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即使结束衰退,也不可能回到2008年以前依靠过度消费支持繁荣的状况,而是会降低消费率,提高储蓄率。这样外需回升将很缓慢,外贸恢复期漫长,会抑止物价上涨幅度。
第二,国内产能过剩的形势还在发展。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格局短时间难望改变,将加剧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收入分配改革启动障碍重重难度很大,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易改变。
第三,今年农业收成较好,明年食品供应总价上不会出现大问题。
第四,最重要的是政策变动因素。
据中国经济时报10月26日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预测文章说,如果国内扩张性政策力度不收缩,2009年全年GDP增速达8.2%,2010年达9.1%。2010年物价涨幅可控在3%以下,不会出现通胀;但2010年四季度特价涨幅会在3%—5%,属轻度通胀。
这就是说,如果现在实施的宽松的宏观政策力度不变,明年现实增长率仍在潜在增长率高限范围左右,到第四季度才可能发生轻度通胀。如果宏观调控的力度收缩,由宽松逐步收缩转型,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所以只要政策掌握恰当,就不必对通胀过分担心。
通胀预期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政策的调整变化,都可能使通胀预期有所改变甚至消失。
我的政策建议是:
第一,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使许多国家采取过度宽松的宏观政策,我国也不例外,如4万亿元投资的积极财政,9万亿—10万亿的信贷投放,等等,已经带来经济止降回升的效果,并且收效在各国的前面。随着形势转缓,过度宽松政策的退出迟早要上议事日程,各国已开始考虑。我国率先复苏,恐怕也要在这方面先走一步,将宏观调控由过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再转向中性稳健的政策。
第二,目前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仍略低于潜在增长率,为维持保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仍需继续一段适度宽松的宏调政策。一旦达到潜在增长率水平,就要考虑实现宏调政策由宽松向稳健中性的转变。到今年年底明年初实际经济增长率肯定可以达到8%以上,进入潜在增长率的区间,时间大约在经济工作会议至明年春季两会期间。此期间宣布宏观调控逐步由适度宽松向中性稳健过度是适宜的。考虑到物价变动与货币信贷变动之间大约有半年多的时滞,在今冬明春之间开始政策调整,将有助于抑制明年后期(第四季度)物价继续向比较深度通胀发展的后果。如果政策不调整,则通胀继续强化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宏观政策转向中性和稳定,不但有助于抑制通胀的发展,有助于稳定物价,而且也是有利于我国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转向以中速增长为目标。我国经济增长即将进入潜在增长率的区间,在此区间将宏观政策调整到中性,是一个大机遇。危机前两位数的高速发展,超过资源环境和人民承受能力,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针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只有中速增长才有可能使我们摆脱这些困难,从容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协调较快的增长。而片面追求过高速度是不能持续的。不能指望V型走势右方一直上去,走向高速,而要曲折转平,走向平稳中速。所以“保增长”和“调结构、转方式”的次序安排,要把“保增长”放在“调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后面,这样才能真正的保增长——这里讲的是持续协调稳定的增长,而不是忽高忽下的不可持续的高增长。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