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后危机时代应主攻结构调整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当前处于后危机时代,有人说这个时代是新的过剩时代。而我们再往前推10年,1996年那个时候我们也有一次对时代的判断——过剩经济的到来。1996年之前是短缺经济,而1996年则出现了过剩经济,现在又有人说当下是新过剩时代,笔者对这两个判断都有一点质疑,中国为什么出现过剩呢?美国怎么不过剩呢?美国人可以超前消费甚至赤字消费,让我们中国人搞结余、搞储蓄、出口产品给他们。对于时代的变化,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是不是新的过剩时代?如何寻找民生与结构调整的平衡点?笔者有四个观点。

    第一,这个时代是一个结构调整需要付出代价的时代。在过去的发展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人均收入两三百美元到了现在的三千多美元。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看法,人均收入超过三千美元意味着,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结构调整到了新的阶段。这个结构调整不仅指的是经济,还包括社会、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当然,首先是经济的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产权结构、企业的组织形态结构的调整等。这些调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四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面对国际经济危机,我国有四万亿元的政府投资,目前已投资一万多亿元到国有行业中。再进一步往前发展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另外一个方面,即不是往基础产业投资,而应当考虑向非国有的、非基础的特别是中小企业这方面进行投资,从原来的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倾斜。笔者认为,这是必须调整的,这个调整也不是能由市场解决或者分开解决的,必须要在财政上有所付出。

    第二,在这个时代,需要继续支持产业升级。产业需要升级,但是产业升级的特征不影响资本的密集。有人说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笔者认为这个概括不够准确,应该是产业升级不放弃资本的集中化、密集化,但是要特别注意里边的技术内涵。资金需要增加,投资需要增加,但应更多地转向技术的投入,而这个技术也应该包括人本身,即人力资本的投入。

    第三,这个时代是技术创新需要制度支持的时代。不要以为改革30年来,就算基本上差不多了,恰恰相反,改革既不能懈怠也不能动摇,而是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完成,还产生了新的需要改革的对象和内容;政治体制改革远未展开;文化体制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技术创新方面,大家看得见的问题是,产权的创新、制度体系设计不够好,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革。

    第四,这个时代还是一个垄断与反垄断斗争进一步加剧、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需要科学调解的时代。笔者认为,目前这方面的矛盾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垄断和反垄断的冲突不是弱化了,而是在强化。举例来说,光电过剩、风电过剩,表面上是这部分生产多了,实际上则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试想,如果中国到处用的是风电和光电的技术,何必进口那么多石油呢?何必弄那么多煤矿呢?问题在于,现在已有的水电、火电不愿意让光电和风电发展,不是过剩的问题,而是垄断和反垄断、各方面之间利益的冲突问题。所以,在目前这个时代,我们还面临着一个矛盾调解的过程,怎样进行科学调解,是后危机时代发展和改革的主题。所以,笔者认为,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具有上述四大特征,后危机时代还需要继续改革,才能继续发展。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