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创新技术推进低碳经济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钟琪 作者:admin 责编:
为了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配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有效实现节能减排,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在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在济南举办了第二届企业节能减排论坛。本次会议以“进入低碳时代的企业创新”为主题,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创新型和谐社会、企业的义务和责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走低碳经济之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会议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共识。我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公共健康保障都将带来重大威胁,应对气候变化、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少代表认为,低碳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低碳意识,在发展中依靠创新来实现绿色生产、低碳生产,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毋庸置疑,低碳经济不仅是能效的提高,而且是整个产品的生产体系、生产过程、生产方式的改变,低碳经济必须由技术来支撑。然而对企业而言,发展非碳能源、可再生资源等,成本比较高。发展相关技术,使成本降低,就要提高能源的生产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的技能,这就对企业的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持以创新技术推进低碳经济
会议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当前应当以创新技术推进低碳经济,主要包括降低清洁能源的开发成本和攻关核心技术两大内容。以往,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企业分散行为较多,并未形成攻关合力,需要国家有关机构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对其进行整合。
中国发展能源领域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为此,我国不断进行了努力和尝试,力争使围绕节能减排展开的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来,国家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和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特别注重战略性长远规划,如在能源领域,选择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在交通领域,选择电动汽车作为发展重点;在信息领域,确定智能电网和相关技术作为发展重点;在制造业领域,突出节能减排各方面的设计。目的就是要使科学技术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可持续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动力。
一些代表提出,企业和社会都要从追求劳动生产率转变到关注碳生产率。目前,气候变化无疑是注意力转换的核心推动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正在催生以低碳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具体需要企业从发展战略、研发投入、人才激励上坚持以创新为本,积极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技术进步迎接低碳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有序推进低碳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打造一批在低碳技术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先进企业,建成一批以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特征的示范城市,为构建我国低碳产业体系和全面发展新兴战略型产业打下基础。
坚持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发展战略
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只有政府、企业、公众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积极地应对严峻的挑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会议提出,要坚持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发展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胡锦涛主席提出的能源发展战略:即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始终把提高能效、节约资源放在能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经过充分研讨,会议还集中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制定和完善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和法规保障体系,成熟的时候要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通过法律、政策引导,支持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
2.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已列入规划的大型节能环保工程项目。
3.建立一个考核、统计、监督的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管,形成部门协调合力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统一的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4.进一步推进优化结构、环保重点工程减排。各地区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加大重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将关停淘汰工作落实到位。要着力推进钢铁企业脱硫工程建设。
5.充分发挥综合性协会、行业协会及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推进我国企业节能环保,开展人才培训、引进技术、推广成功经验等多方面的活动。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