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我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期待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赵海均 作者:admin 责编:


 

这些天来很多经济学家对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议论纷纷,地方政府也密切关注,作为企业人,笔者更是倍加关注和期待。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环境下召开的,有这样的大背景,中央决定了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完善了应对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两年内实现中央新增投资1.18万亿,带动投资4万亿。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已经就几万亿投资的使用进展情况做了通报,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也对商业银行的近十万亿贷款进展情况做了披露。

   整体上,虽然说遭遇了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经过这一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已经复苏,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全年实现“保八”增长目标已成定局。经济的较快恢复和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央的经济刺激政策。那么,明年的情况到底如何,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根据本人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笔者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经济确实是有所恢复,因为中央财政投资再加上其带动的地方政府投资,以及银行的巨额贷款和民间投资,那么多资金投下去,如果没有效果肯定说不过去。问题是我们必须对目前的情况做出准确判断。

   笔者的感觉是,南方和沿海地区恢复得较快,内地恢复得较慢;大企业和垄断企业恢复得快,中小企业变化不大,甚至更加艰难;由于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因此,内地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甚至有负增长。而不少县乡一级政府的财政状况更令人担忧。

   如果要想保持明年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恢复,向更好的方向较快发展,必须把握好当前的经济状况,在明年出台更加有利的经济政策。

   对此,笔者有以下的看法:

   第一,经济恢复状况还不稳固。近两个月,笔者曾经到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考察,南方和沿海地区最先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那儿也是经济恢复较快的地区。南方诸省的经济总量比较大,民间资本比较多,所以从总体上说沿海经济恢复得比较好。

   在内地 ,不少大企业的用电量以及生产销售情况虽然在向好的方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根基“还不稳固”。近日在从北京回来的路上,笔者遇到几个企业同仁,相互交谈后,大家都感觉到,虽然今年企业的订单不少,但大家都因为资金问题难以完成目标。

   总体上来说,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企业的恢复发展还需要增强后劲。

   第二,小企业经营增长幅度不大。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品牌和实力时代,垄断性企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发展更快。但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有几百万家,它们承担着繁重的就业任务。这些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始终受到限制。特别是不少中小企业承担了地方政府的一些基础性项目,这些项目的中央政府投资资金到位了,但是地方政府资金不能到位,或者不能完全到位,因此拖欠工程款现象比较多。而这些企业为了得到项目,也不敢向政府多提要求,进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中小企业受到“双重压迫”,一方面是融资难,另一方面是开拓业务回收货款难。尽管国家在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包括支持担保公司,但这都是最近的事儿,作用也相当有限和滞后。

   第三,就业难。前些年高校一直在扩招,这使得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也就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压力。大企业在减员减薪,中小企业无法扩大就业。因此,那么多年轻人要靠父母来养活,增加了父母以及整个家庭的压力,而现在的家长是宁愿牺牲其他消费也不愿影响孩子教育。扩大内需很重要的是要扩大就业,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但是这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做到。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的经济还是要以促增长为目的。因为,只有经济增长了,社会经济中的许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由于几十年一直在企业工作,笔者认为,当今中国不缺乏劳动力,关键是缺乏资本,或者说是缺乏资金。虽然说我们现在的银行存款比较多,但人均也就是两万元左右。中国经济中流动的货币总量不小,但中国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很多基础设施还比较差,特别是城乡的基础设施。而这些要靠地方政府“吃饭财政”来解决,是根本不可能。投资不能扩大,就业就不能扩大,所以这么多年,笔者始终对一些动不动就说经济过热的说辞,有很大异议。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笔者曾经多次提出,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计划经济为中国经济做了基础性的准备,改革开放三十年实际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作了铺垫。形象地说,中国经济之车是从乡间小道走上等级公路,今后应该走上高速公路。

   中国经济真正高速发展应该是本世纪初这二三十年,较长时间应该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只有按此发展,中国的很多问题,像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基础设施等问题,特别是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才能够不断得以解决和完善。

   中国进入主要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日还早,尚需数十年时间。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问题的关键是要为投资找好着力点。笔者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调整的重点是改善结构,最主要的是城乡结构。

   对此,以等级公路为主的交通设施、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应该成为未来投资的主要着力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将投资转化为资本,转化成居民的收入。尽管现在又有了通货膨涨的担忧,一些专家喋喋不休地提出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增大,防止通货膨胀,建议要搞好宏观控制,实际上就是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本人认为,由于中国目前不少行业的产能过剩,通胀只是暂时和能够接受的。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