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调结构、防通胀、控风险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健 董小君 作者:admin 责编:


 

    ——宏观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宏观经济在企稳回升后,2008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的预期目标已无悬念。由于2008年新开工的投资项目多为建设周期长的中长期大型项目、中央政府一揽子刺激经济投资政策的后续效应、世界经济普遍复苏后中国出口可能增加等支持经济增长动力的持续,2009年宏观经济将进入全面复苏时期,实现恢复性增长。

   在宏观经济处于“向上爬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风险。

   为了避免经济陷入“冷热循环”怪圈,适度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本着“渐进退出、稳中求进”的原则进行调整,2010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思路可以从“保增长”转为“调结构、防通胀、控风险”。

  一、宏观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更加凸显

   众多行业盲目发展,大量落后生产能力难以淘汰,行业缺乏具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及品牌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低,市场控制力弱,国内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产能过剩问题明显暴露。

   目前,中国总产出超过总消费约占GDP的10%。其中,汽车业过剩25%、钢铁业过剩28%、造船业过剩60%、电力过剩25%、矿业过剩将近30%,部分行业(如水泥业)过剩产能竟高达40%。

   2.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将逐渐显现

   2008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大规模举债,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跃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迅速增长到3000多家,其中70%以上在区县一级,总的银行借款从1万多亿元迅速增加到5万多亿元。2009年9月,地方本级收入2598.94亿元,同比增长27.9%,而支出却达5132.81亿元,同比增长29.6%,表明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正在日益恶化,可能出现与地方政府的债务紧密联系的银行风险。

   3.“热钱”押赌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迅速膨胀

   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远远好于其他经济体,2009年四季度以及2010年中国将会吸引更多资本流入,从而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9月以来,市场对人民币一年期升值预期由此前的0.5%上调到1.5%—2%,3年期升值预期已经从此前的3%上升到7%。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国内外流动性的双重夹攻:一方面,国外各种短期投机资金纷纷进入中国希望套利;另一方面,国内充裕的流动性也进入资本市场寻求短期收益。中国银行分析师指出,上半年大约有1.2万亿元人民币的中长期信贷资金未进入固定投资领域,而是进入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二级市场等,推高了资产价格。由于前期中国国内信贷的宽松,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如果房价继续过快上升,将对市场真实需求,特别是消费形成抑制,进而制约实体投资增长。

   4.多重因素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加大

   一是国内货币供给剧增?新增贷款和票据融资剧增,今年已经新增贷款9万亿元,货币供给短期内大量增加给通货膨胀反弹提供了货币基础。二是美国和欧洲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营造了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导致全球通胀压力,形成新一轮输入型通货膨胀。三是流动性过剩直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稀缺性的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最后传导到终端消费品市场价格上涨。四是此轮通胀预期划分为两个阶段:通胀第一阶段为“资产价格”率先上行,“消费物价通胀”继续下行并逐渐回稳;第二阶段为“资产价格”继续上行,“消费物价通胀”也开始上行并逐渐加速。因此,2010年,伴随资产价格的上扬,消费物价也会上扬。

   二、“调结构、防通胀、控风险”的思路及对策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值关键时期,政策平稳过渡至关重要。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应从“保增长”调整到“调结构、防通胀、控风险”思路上来,逐渐退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避免宏观经济陷入“冷热交替循环”的怪圈。

   调结构。我国目前“保增长”的基础比较稳定,但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凸显。在经济恢复增长时期,是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绝佳时机。

   防通胀。在潜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要未雨绸缪地采取“防通胀”的宏观经济政策,让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特别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退出。

   控风险。要控制银行的风险、资产价格过高导致的资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

   实行“调结构、防通胀、控风险”政策的要点为:

   1.财政政策调整

   财政政策调整思路:由前期的“增支”为主调整为“减收”为主,更多地依靠民间支出和市场机制实现复苏。

   继续执行结构性减税政策。(1)将增值税税率由17%降至13%,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在个人所得税实现综合所得税制之前,应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可以将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提高到月收入8000—10000元,以刺激个人消费。(3)继续推行汽车购置税优惠等刺激消费的税收政策。

   2.货币政策调整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逐渐退出,以有效地防范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调整最适工具的选择,应该是数量性收缩先于价格性调整。政策工具的应用顺序为:窗口指导→货币市场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首先,在加强对银行的窗口指导的基础上,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提高货币市场利率。其次,考虑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上调,每次调整幅度小些,不一定每次都调整0.5个百分点,可以每次调整0.1—0.3个百分点。最后,对于“加息”工具的启动,需持谨慎态度,视国际情况而动。

   3.利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综合调控“产能过剩”行业

   (1)通过信贷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杠杆,引导企业投资,使“过剩”问题形成“自主消肿”机制。对于新建项目,应严格执行“必须具备35%以上资本金比例”的规定;对于淘汰类项目,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授信;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生产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对暂时还不能退出市场的落后工艺技术生产提高电价。(2)坚决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 产品的出口。除了限制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数量,还要进一步降低甚至取消其出口退税率。(3)严格审批产能过剩行业用地。加强土地规划和计划调控,严格审查建设项目批地、供地,遏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

   4.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

   首先,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透明度,推动当前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隐形负债向及时公开披露的合规的显性负债转变,改变当前信息披露严重不透明的状况。其次,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行为的市场化。通过债券发行等形式筹资建设的项目,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透明度以及相对较严格的自我约束。最后,银行应当推进更为审慎的对地方政府融资的风险管理举措。包括对项目资本金的严格监控和对偿还能力的深入分析,控制发放打捆贷款,重点跟踪不同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以此来把握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和贷款风险。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