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八大深层力量加重税费供养负担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周天勇 作者:admin 责编:


 

   

   改革开放以来,几次机构精简和改革,为什么都控制不住被供养人员数量的快速膨胀?其深层的力量何在?我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组织落实”与机构和人员增加。从治理社会的领导方式上看,我们的观念中,一有问题,或者要抓某项工作,便要加强管理。加强管理就从所谓“组织落实”开始,对执政成本考虑得较少。“组织落实”便要建立机构,增加办公人员,从而使各类部门林立,各种办公室无限增加。一些临时性的办公室成立之后,级别已定,编制也确定,不好再撤销,大多成为常设机构。于是,一项工作建立一个部门,不断地建立机构,不断地设置职级岗位,不断地配备工作人员,机构越来越膨胀,机构之间工作的交叉、重复、职能不清、利益冲突等问题也就伴随而来,于是又要有协调的部门,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的管理体系。

   设置机构,一般是组织发文和任命,编办给编制,财政局给经费;或者不给经费,政府发文给予收费、罚款的政策权利。因此不论设多少机构,需要多少工资和办公经费,都可以实现扩张。财政预算约束不了这种力量推动的机构膨胀,人大对政府财政用于机构人员膨胀的预算也没有制约。“加强管理”和“组织落实”是无法控制的、推动机构和人员数量膨胀的强劲的体制性力量。

   第二,上下机构对口与基层机构膨胀。中央各部门从上到下,要求各级政权的各种机构上下对口。其实,外交、国防、安全、货币等这样一些在绝大部分国家为中央主权的部门,也曾在地方政府内部设立其部门。如果下一级没有对口机构,经费不下拨,开会不通知,业务检查时故意找问题,年终考核不达标。于是,虽然中央有地方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机构的精神,但是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中央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司局,在地方都能找到对应的机构。到了乡镇一级,也要求机构对口,于是乡镇从改革开放初的几个到十几个公社干事,到今天几十个办公室和站所,平均二三百人,人满为患,成为农民和财政沉重的供养负担。

   第三,政权层次太多。目前已经形成中央、省、副省、地、副地、县、副县(一些开发区和县里所谓的管理区)、乡等政权层次,政权层级太多。乡镇和地(市)这两级政权,使得整个国家政权运转的成本至少上升4000亿元左右,工作效率却大大降低。

   第四,税外随意收费及罚款,给机构扩大和人员数量膨胀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我国各地各级政府不通过人大批准而收费和罚款的情况非常严重,并且用乱收费和乱罚款来扩张机构和增加供养人员。对于许多政权和事业机构,国家出台了一些不给经费或者不给够经费,而由自己收费供养自己的政策。在这种思路和政策的“指导”下,这些自费机构迅速增加,人员数量恶性膨胀,成为乱收费和乱罚款的源头。

   第五,吃皇粮岗位变成一种人情。组织是分职责的,但到了一些地方的主要负责人那里,他可能要更多考虑各种利益关系,甚至七亲六故的就业和工作,从而使机构和人员数量膨胀,使庞大的被供养机构和人员数量成为国民经济的沉重负担。大量的吃财政饭和吃收费饭的市、县、乡村供养人员就是这样膨胀起来的。

   第六,各级各部门班子、职数、处科室越来越多。中国各级政权五大班子和各部门处科股俱全。政权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这些人即“政权官员”,但他们具体的行为目标可能并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而是包括:巩固自己的职位并力求晋升、寻求更高的薪金、较小的工作负担、出国考察、奢侈的办公条件和“旅游式”的出差等。而在一个等级制的组织中,如果不在制度上加以制衡,上述这些目标都可通过极力扩大其下属的机构和人数来实现。

   第七,庞大而消耗极大的政权后勤部门。机关和一些事业单位办社会的现象很普遍,园林、招待所、印刷厂、幼儿园、车队、食堂、清洁、体育馆、礼堂等后勤服务人员占很大比重,占据很大一部分经费预算,但其服务大多收费高、质量差。

   第八,庞大的效率极低的事业机构。为了为人民服务和科教兴国,我们办了规模巨大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各类协会等事业。2007年,全国近130万多个事业单位,近3000万职工,仅其工资和社保就耗资8000多亿元,日常办公费用900亿,公车、公招和公出费用大约3900亿,不计每年的建设投资费用,总消耗为12800亿元。

   总之,这八个方面的力量、机制,强劲地推动着党政、事业、法务、社团、县乡编外人员、村务人员等吃皇粮和吃准皇粮机构和人员的快速增长,使几次精简机构和人员都没有效果。如果不从新的制衡思路进行制度设计和改革,进行有效和严厉的控制,国民经济的供养负担将越来越沉重。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