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发展中亚洲”尚未成为世界经济引擎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当斯蒂芬·罗奇就世界经济问题发言时,商界就会树起无数倾听的耳朵。罗奇的观点不但独树一帜,而且能影响到从华盛顿到北京的决策者。在2007年之前,他一直担任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数年间他扮演了世界经济领域的卡桑德拉,后者是希腊神话中不为人信的凶事预言家。他曾经撰文提醒投资者,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风险可能导致金融危机。2007年4月,他升任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两年后他出版了这本《未来的亚洲》(Stephen Roach on the next Asian)——他最近4年来的媒体评论集,体现了它对亚洲命运的深切思考。

  书名直译应为“下一个亚洲”,给人一种亚洲脱胎换骨的印象。然而,罗奇在这本书里并没有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告诉读者,“亚洲世纪”即将来临。相反他小心翼翼地提出,世界经济的领导权可能正在发生转移,但现在谈论“亚洲世纪”为时过早,因为“发展中亚洲” (Developing Asia)尚未成为世界经济引擎。

  “发展中亚洲”是理解现实经济格局的一个关键词,这是一个曾经非常流行,如今大部分人都很少使用的词语。随着亚洲的崛起和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将不再是世界的核心,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非美国化。在一个“非美国化”的世界里,亚洲现在到底处在什么位置?“发展中亚洲”能升级为“发达亚洲”吗?这是一个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

  罗奇对此的回答并不乐观。他在书的导言部分,重操“发展中亚洲”这个词语:“作为过去10年中全世界最具活力,同时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发展中亚洲的繁荣能读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尽管如此神速,亚洲经济并未“全球脱钩”。到了2008年年底,亚洲的所有经济体要不就是减缓了发展速度,要么就直接陷入了明显的衰退。自1998年以来,亚洲始终未能突破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根据亚洲银行的数据,出口占亚洲GDP的比例在2000-2007年期间从35%上升到47%,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达成的;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却从1980年代早期的67%降到了2007年的50%以下。2007年,美国居民消费超过了9.5万亿美元,是中国(1万亿美元)和印度(6500亿美元)居民消费总额的6倍,从数字上看,崛起的“中印联合体”完全无法填补美国消费大潮褪去后的真空地带。

  以此看来,亚洲尚未培养出与亚洲外市场“脱钩”的自主力量,反而更加紧密地与世界市场捆绑在一起,对外部需求的依赖较之1990年代末期更加强烈。一旦亚洲外市场出现需求疲软,亚洲主要经济体就会出现明显的动荡,亚洲区域内部的贸易也会受到影响。在亚洲外市场收缩的情况,亚洲经济再平衡的任务已经十分紧迫。罗奇认为,实现亚洲经济再平衡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从各个主要经济体内部入手,以提高内需增强经济自主能力。罗奇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亚洲的缩影,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解决“四不”问题可以成为亚洲各国的指导蓝图。2007年3月,温总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经济强劲的表象下,隐藏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危险。这就要求各国把国内经济从出口型转向消费型,开发新能源,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向更轻型化、更环保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迈进。

  其次,加强亚洲内各国之间的融合和合作。第一步就是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亚洲的区域贸易进步很快,区域内出口占亚洲总出口的比例从1985年的26%上升到了2005年的3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中国处在亚洲区域内贸易的中心位置,主要亚洲国家都参与其中,只有日本还在亚洲贸易融合进程的边缘徘徊。所以第二步就是加强中日合作。中国和日本合作起来将占到泛亚地区GDP的82%。这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可估量。两国合作有着现实基础,中国劳动力富裕,面临着寻找节能环保技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难题,而日本经济质量发展很高,但面临老龄化急速、劳动力成本过高的巨大压力,两国在经济上可以实现很好的互补。

  任重而道远。因此,罗奇说,“现在开香槟或许为时过早。似乎多数人都以为,亚洲世纪肯定会到来,其实这很难说”,“不要被‘复苏嫩芽’和‘亚洲世纪’等口号蒙蔽。在现代世界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衰退后,亚洲主导的全球复苏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尽管如此,未来的亚洲确实让人浮想联翩。香港证监局前主席沈联涛在《十年轮回》中从大历史的角度谈到了亚洲命运。在他看来,今天的亚洲确实到了一个微妙的时刻,处在一个经历两个世纪的衰落之后重新崛起的关键时刻。1820年,亚洲购买力占全球GDP的57%,但到1950年,亚洲在全球GDP份额下降至18%,此时日本通过雁阵模式带领亚洲经济走出衰败。到了1998年,亚洲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回升至37%,但由于强于出口却弱于外汇储备,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欧美资本主义遭遇重创,而亚洲的主要经济体整体平稳,这标志着全球化到了一个新阶段,亚洲各国要转变成具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需要在心理上、组织上或技术上提高国家能力,在新一轮全球化中早日与“世界脱钩。”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