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今年物价涨幅先走高后走低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慧 作者:admin 责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范建军预计: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当信贷、货币供应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纷纷创出近10年甚至是近30年新高的情况下,物价却在低位运行。2010年,物价涨幅会有哪些变化?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范建军。

    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为何在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类物价指数仍能维持在低位运行?

    范建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政府为控制物价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政策,其结果是大量投资品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部门也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总之,来自投资品部门和出口部门的过剩产能有效缓解了之后货币供给(名义需求)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

    同时,资产市场价格上涨分流了相当规模的货币供应,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同时出现“量价齐升”,有效分流了商品市场的货币供应压力。另外,黄金、债券、商品期货等资产市场价格上涨也都不同程度地起到分流实体经济流动性压力的作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也“吸纳”了大量国内通胀的压力。

    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的物价指数与2009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范建军:进入2010年之后,上述情况都已发生改变。

    首先,产能利用率正稳步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已上升到81.5%,比2009年三季度上升1.6个百分点。2009年22.5万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所形成的新生产能只能减缓产能利用率上升的速度,却不能改变它上升的方向。随着出口的好转,金融危机时期转向国内市场的一部分产能可能重新转向国外,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国内产能利用率水平。一旦产能利用率上升到85%左右的正常状态,价格上涨速度将会明显加快。

    其次,2010资产市场对货币供应的吸纳能力将明显减缓。受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增加和二套房调控政策的影响,2010年商品房交易量和价格上涨潜力不大。2010年上证指数在3000点左右继续上涨80%的概率不大。

    最后,目前CRB指数已经恢复到接近2007年的水平,虽然上半年受美元升值和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影响上涨压力不大,但其对国内通胀的“吸纳”作用已经不如2009年那样明显,而且它很可能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于下半年恢复上涨,因此,通过国际贸易手段增加国内总供给的通胀化解渠道已不再有效。

    简而言之,上述三个能有效缓解名义需求冲击(即货币冲击)的因素在2010年将变得不再那么“有效”。而目前实体经济仍处在货币洪峰的冲击之下,因此,2010年各类物价指数必将有一个明显的上涨过程。但是,也没有必要将这个物价上涨过程看得过于可怕,因为只要调控得当,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洪峰迟早会过去。

    从最近的数据看,这轮货币冲击波已有逐渐减弱的迹象:信贷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今后只要保持“适度”调控张力,全年逐月下降态势不会改变;广义货币M2增速也已经连续2个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目前逐月下降趋势也已基本确立;狭义货币M1增速虽在今年1月出现较大反弹,但已成强弩之末,2、3月增速将趋于平稳,3月之后会持续走低。根据历史经验,CPI峰值大约滞后M1峰值6个月左右,因此,CPI月同比很可能在今年9月达到峰值后掉头向下,全年物价涨幅有一个先走高,后走低的变化过程。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政策调控的核心策略是什么?

    范建军:应“引导”货币供应量(全社会名义总需求)由高向低“平滑过渡”,调控力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具体策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大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对冲力度,尽快改变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超宽松”状态,即通过收紧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间接达到调控信贷增速的目的。二是减少基础货币的净发行量(外汇占款增量),一方面可降低央行直接向实体经济发行货币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商业银行派生贷款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使人民币缓慢升值。三是慎用“窗口指导”,即使使用,也应保持充分政策弹性。针对信贷的调控应“适度”,既保持充分的调控张力,又要留有一定政策弹性空间。银行信贷是“双刃剑”:放得“过松”将使名义总需求的增长超过实际总供给的增长,“过紧”又会压低实际总供给能力(即GDP实际增速),同样不利于调控目标的实现。

    总之,只要对此轮物价上涨的发生机制心中有数,无论是作为政策制定者还是市场参与者,都没有必要惧怕这样一轮物价上涨过程。目前,管理层需要做的就是施展调控“艺术”,将当前的货币冲击波平滑导入一个适宜的增长轨道。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