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宜简单“去顺差”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周雪松 作者:admin 责编:
刚刚公布的中国贸易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中止了自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在中美汇率战的关键时期,中国的贸易逆差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中国的外贸形势骤然恶化,中国经济从此迈入贸易逆差时代?
实际上,3月份的贸易逆差并不让人诧异,中国商务部部长早在3月份就透露了这一状况,而且中国官员已经明确表示要向美国增加进口,以缓和汇率之争,是想给美国一个台阶,而美国也推迟了给中国贴“汇率操纵国”标签的时间表。
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进口的大幅增加是导致3月份逆差的根本。从3月份的“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不难发现,3月份从美国进口94.6亿美元,同比去年3月的62亿美元增长53%,也较2月份的64.4亿美元和1月份的77.6亿美元均有所增加。显然,3月份的逆差是中国主动地“去顺差”,而非是中国的外贸形势突然恶化。所以,这种逆差格局应该不会长期持续,不用过度担心中国从此会进入贸易逆差时代。
但中国主动地“去顺差”、增加对别国的进口究竟能不能缓解美国等发达国家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美国会不会买账?难道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就是为了平衡每个月对中国10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显然不是。况且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是由人民币汇率造成,人民币升值根本平衡不了这样的逆差。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就是会让中国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缩水,减少美国的负债,同时会起到遏制中国经济的效果。
其实,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目地是为了让中国屈服、继续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给美国输送“低息资本”,否则当美国遇到资金短缺之后,不但没法振兴债务消费模式的经济体,最关键的是会让维持霸权的巨额军费开支遇到麻烦,美国在全球130个国家的驻军和752处军事设施(伊拉克战争前的数据)会遇到直接的影响,从而会动摇霸权的根基。所以,美国借机索取中国资本是第一位的。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这次美国财政部先推迟给中国贴标签,给中国一块糖,然后再在今年5月份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提要求,让中国让步和妥协,如果中国不被其胁迫,则会利用今年6月份的20国集团峰会,拉拢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向人民币汇率施加更为广泛的压力,将“汇率战”由美国发起的单边主义升级为多边主义。
由此可见,美国将人民币汇率作为一张战略牌来打,而且是有步骤、有计划的,而中国目前则是被动应对,且缺乏长远的战略部署。中国官员目前的强烈措辞只是停留在解释阶段,忙碌于向美国解释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如何产生的、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如何造成的。这无异于被人污蔑为“贼”之后,立即掏出口袋以示清白。
同时,中国盲目地进口和缺乏规划的政府采购未必能买到物有所值的东西,而且现在也未必是最佳的进口时机,从而低效地“去顺差”,很有可能会导致辛辛苦苦赚回来的血汗钱被浪费,也有可能在一些大规模的政府采购行为中滋生腐败。因此,中国不应该简单地“去顺差”,得明白自己的方向,得明白别人的意图,从而有的放矢地去接招。
另外,中国应该重视此次“汇率战”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其一,中国非均衡的经济结构现状亟待调整,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其二,看清贸易顺差的构成,改变出口依赖型发展模式,尽早告别“打工经济”;其三,适当地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加强汇率战的承受能力;其四,不要指望通过增加进口的“去顺差”方式来满足美国人的胃口,别替别人买了单而别人不买账;其五,做好对“汇率战”、贸易战的长期准备,多进行战略性思考;其六,与美国利益捆绑的策略会不会影响中国的战略性崛起?与周边国家建立的利益共同体在大是大非面前究竟能否经得起考验?这些都是未知数。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