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政策退出应循序渐进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马涛 作者:admin 责编:
随着前4个月经济数据的公布,市场对政策退出的猜测愈演愈烈。尽管货币政策正逐步回归“适度中性”,但是从央行对政策退出的公开表态来看,却是慎之又慎,未来政策“向左还是向右”让人捉摸不透。
经济存在过热倾向
从前4个月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经济增长和CPI均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经济正在不断升温。由于现实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学术界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争论持续不断,总结一下大概存在以下几种声音:“V”型反弹与过热论、“泡沫”与做空中国论、“N”型下滑与二次探底论、复苏企稳论。笔者认为,综合各种因素,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支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逐步恢复,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对于经济中是否出现过热势头,我们仍需冷静分析。从我国经济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四个:生产潜能制约、外部性、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
第一,生产潜能制约。主要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明显的瓶颈制约和资源约束。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潜在的生产能力,主要是土地、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的供给能力。我国一季度GDP增长11.9%,工业增加值和用电量增速较快,但是考虑到去年基数低以及再库存化的影响,增速仍然在正常区间,并没有超出生产潜能。
第二,外部性。主要是看经济增长是否造成了负面的环境影响。一般认为,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行为往往会造成不由它承担的负面环境影响。我国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上升3.2%,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抬头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高耗能的重工业回升速度在加快,使得能源消耗量增加,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严峻。
第三,物价水平。这是衡量经济是否过热的重要标志。1-4月份,CPI、PPI不断走高,CPI离3%只有一步之遥,物价呈现结构性上涨,由于流动性充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存在,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
第四,资产价格。从前一阶段的情况看,资产价格上涨倾向比较明显,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大。房价上涨近似疯狂,在中央严厉调控之下,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仍上涨12.8%,价格下降的城市不多。
从上述几个指标中,我们已经明显感到,有三个指标都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过热倾向,如果未来两到三个月内,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势头,那么经济过热风险就会十分明显。
刺激政策退出的策略
正是由于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把握不准,加上欧洲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各国政策退出时间不一,全球经济形势阴晴难辨,后危机时代的宏观调控面临两难。近百年以来,世界经济史上出现过多次因经济刺激政策过早退出而导致复苏夭折的案例。因此,在退出问题上决策层依然举棋不定。
笔者认为,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的前提下,正确的思想方法,不是贸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零和判断。在不确定性下存在确定性,即经济刺激政策必须适时、择机、渐进退出。这是因为,经济由危机状态真正恢复正常,关键在于市场机制的自我修复。市场机制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政策推动只是外力,外力的作用只能是暂时的,经济的平稳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因此,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是否恢复是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能否全面退出的关键。
事实上,政策正在渐进式退出。在货币政策上,经过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超常规的政策机制正有序退出。在存款准备金率即将见顶、实际负利率存在的情况下,市场的“加息”预期已经比较强烈。笔者认为,加息的时间窗口已经为期不远。威廉·马丁有句名言“在盛宴之前撤掉酒杯”,加息不但有利于引导通胀预期,减轻未来的通胀压力,而且有利于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缓解房价过高对消费的抑制。人民币汇率也应该重新回归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人民币必须坚持逐步、缓慢地升值,因为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经济降温,对全球经济复苏不利。此外,利率和汇率还要密切配合,有先有后进行逐步调整,严防投机资本的套利行为。
房地产调控不仅是为了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是希望能够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真正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主导,新“非公经济36条”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扭转了前一阶段的“国有化”浪潮。与其说这是出于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考虑,不如说是刺激政策渐进退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笔者认为,下一步,财政政策也要在优化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发挥作用,通过结构性的增税与减税,促进节能降耗、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增加居民收入,积极防范地方融资风险和财政赤字风险。在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强劲后,财政政策应逐步“淡出”。最终实现以政府投资和外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民间投资和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