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政府信用泛滥制造世界经济新危机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易宪容 作者:admin 责编:
——信用扩张过度,资产价格虚高,有可能使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潜在金融危机随时都可能爆发
作者认为,包括欧洲债务危机在内的当前世界经济问题,其根源是政府信用的无限扩张,即信用货币膨胀速度快于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而政府信用的无限扩张却是因为监管层的短视行为或信用滥用,其结果是催生金融市场投机者、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者,使泡沫更加严重。
作者警告,当大量信用货币追求少量的产品或资产时,不仅会把既有的信用关系不断地放大,也容易导致既有资源的跨期配置失误,增加潜在金融危机的风险。世界各国政府必须看到问题之本质并寻求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才能够真正化解金融危机与风险,否则,按照当前各国政府救市思路走下去,必将孕育一个新的、更大的金融危机。
当前世界经济的困惑,一边是不少国家与地区经济开始快速复苏与增长,另一边是金融市场震荡不已,股市价格剧烈波动;一边是不少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趋向过热,另一边是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第二次衰退的担忧再现。比如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上市公司的赢利水平快速上升,但今年以来上海综合指数则快速下跌,其指数下跌了近22%,成了今年世界表现最差的股市。还有,美国经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复苏,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道琼斯指数却步步走低,5月份美国道琼斯指数表现为70年以来最差。全球股市汇市更是波动不已,欧元兑美元一个月就下跌14%,等等。如此震荡的市场,其原因何在?对这些现象,应该做什么样的解释?
对以上经济表现,有人认为这是政策性问题,比如国内房地产新政策出台,再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而使得中国股市全面下跌;有人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欧元体系的内在缺陷,即货币体系的统一性与财政政策各自为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是由于监管制度不足,而让金融机构过度使用金融体系,让收益归自己所有而风险让社会来承担,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政府主导下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如果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是从这里入手,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这种信用扩张过度趋势就不会改变,经济仍然会问题重重,潜在的金融危机更是无所不在。
信用扩张过度制造潜在风险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还是最近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都出现整个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原因就在于金融市场的信心突然消失而实体经济变化则并非如此。比如,最近一个月欧元突然下跌14%以上,其原因是,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引发金融风险开始由私人金融部门向主权信用转移,导致欧洲一些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下降,但实际上这些国家在欧盟经济体中所占的比重是十分微小,占主导地位的德国和法国经济并没有多少问题。还有,近一个月来中国股市急剧下跌,其理由是房地产政策调整及收缩,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对整体经济及股市的影响并非有那样大。关键是事件出现及政策出台影响到整个市场之信心,而市场信心又取决于信用扩张或收缩。
在这里,“信用扩张过度”主要是指信用货币膨胀速度快于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一般来说,信用不是货币,但是信用又是相对货币而言,信用是货币的延伸,往往都是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创造的。比如,货币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工具,是在政府担保下对社会的承诺。其他信用工具,尽管也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承诺,但是工具往往都得通过政府对社会承诺的货币来扩张。也就是说,各种信用工具是以特定当事人的承诺为基础的,可在未来的特定时期用于支付。当通过这些信用关系,当用大量信用货币追求少量的产品或资产时,不仅会把既有的信用关系不断地放大,也容易导致既有资源的跨期配置失误,增加潜在金融危机的风险。
一般来说,金融交易的实质是跨时空的信用扩张过程。信用是通过不同的信用关系对现有财富重新跨时空的配置,因此,信用代表的是未来不确定性价值。而信用扩张可以用于实体经济循环,也可以用于单纯的金融循环。当信用扩张用于实体经济的循环时,它可能会缓解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融资约束,促使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也可能造成生产与消费的失衡,形成经济波动。当信用扩张只是单纯的金融循环时(即所谓的资本动作),它可能推高资产的价格,使得资产的价格脱离基础因素快速上升,从而给实体经济发出错误的信号,同时引起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引起宏观经济波动。一旦信用扩张过度,资产价格虚高难以维系时,有可能使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潜在金融危机随时都可能爆发。
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就指出,任何金融体系都存在“内在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导致不同方式的信用扩张过度,而且信用扩张过度自然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也就是说,当信用扩张过度推高资产价格时,必然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与脆弱性,甚至造成潜在的大量系统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信用扩张过度对实际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十分显著。
寻求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人类历史上出现信用扩张的方式千差万别(有什么样的融资工具,就存在不同的信用扩张方式),金融危机所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比如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外债危机、房地产泡沫、资产价格泡沫,但是这些危机的产生基本上都是信用扩张过度所导致的结果。而信用扩张过度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金融资产快速增长。例如,近几十年来,在美国金融监管不断放松的情况下,金融创新频繁,信用快速扩张,美国金融资产总量(包括银行资产、债券和股票)1952年为1.47万亿美元,到2008年底达到了145.5万亿美元,56年增长97倍。1980年全球金融资产价值只有12万亿美元,与当时GDP规模基本相当。但是,2007年全球GDP为54.5万亿美元,但全球金融资产则达到230万亿美元(没有包括房地产),是当年GDP的421%。而2008年底美国和英国金融资产占GDP之比分别达到1020%和1298%。
不过,任何金融资产快速膨胀都是建立在政府信用泛滥的基础上,因为现代货币都是政府创造的。当政府货币泛滥时,各种金融机构就能够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让这种信用的泛滥发挥到极致。当信贷无限扩张是通过金融创新工具来进行时,不仅使得整个经济体融资便利性在过剩的流动性中迅速放大,而且表现为金融交易在金融部门的内部循环中不断地过度强化,金融市场的产品结构及运作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金融市场投资者或投机者应运而生。他们通过不同的金融市场或工具制造种种金融市场泡沫,各种金融危机也就在这种泡沫制造过程中孕育。
如果没有政府信用的泛滥,当前金融市场大量投机者是没有生长条件与土壤的。为了获得高回报,这些金融市场投机者不仅能够利用金融市场制度(任何制度都是不完全的及金融市场是内在不稳定的)的缺陷不断制造市场泡沫,而且也利用某种具有表面合法性的方式(如金融产品的创新或新金融市场)掠夺他人及公共利益,造成整个金融市场巨大波动及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而市场出现巨大的波动或震荡时,短期行为的政府更是会滥用信用,让具有公共品性质的社会信用、国家信用进一步无限放大或滥用,从而使得整个金融体系信用扩张到极致。比如,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救市行动,就是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转移(由私人企业或金融机构转移到政府财政)把金融机构的信用无限扩张转移到政府主权信用的无限扩张(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也是如此)。这些政府短期救市行为看上去是让旧的金融危机消失了,但新的、一个更大的信用危机却在孕育着,等待爆发的时间。
比如,近十年来,全球金融资产快速增长,基本上是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的信用扩张过度来实现的。据国际清算银行2008年的数据,1998年全球衍生品的名义价值(即衍生品对应的基础资产的金额)存量为80.3万亿美元,总市值(即衍生品交易的实际市场价值)为3.23万亿美元。2007年末全球衍生品名义价值为630万亿美元,场外交易规模达到600万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全球衍生品名义价值增加到766万亿美元,为当年GDP的14倍以上,十年时间增长了10倍。而这些衍生性产品及结构性投资工具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信用扩张过度的方式,从而使得信用扩张的方式更加放大到极致。
一旦面临快速扩张的信用突然减弱时,股市、楼市、大宗商品等的价格就会出现剧烈的波动,或价格大幅下跌。而这种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又通过不同的方式传导到实体经济,引发实体经济的种种问题。可以说,当前许多经济及金融问题的实质都是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而这种信用无限扩张首先来自政府短期行为或滥用信用,然后才有金融市场投机者、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者的泡沫制造。世界各国政府必须看到问题之本质并寻求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才能够真正化解金融危机与风险,否则,按照当前各国政府救市思路走下去,必将孕育一个新的、更大的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