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不必过分恐慌通胀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胡迟 作者:admin 责编: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指导老师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胡代光教授。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于是,有关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又成为近来热议的话题。从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来看,自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并适度微调”的政策基调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基本上是朝着政策预期方向的。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货币和信贷增幅保持高位回调态势,继续向着政策预期的方向调整;出口、消费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内外需之间、投资和消费之间严重失衡状况继续得到缓解;发电量、工业增加值等供给类指标也出现回调或增速放缓,但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和产品产量迅猛增长使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矛盾加剧;CPI、PPI出现了快速回升,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在4月下旬受国家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策影响有所回落。

目前,主要经济指标中最不令人放心、最有可能影响经济运行与调控政策方向的就是CPI。CPI在去年11月由负转正后,今年1—4月的月度数值分别为1.5%、2.7%、2.4%、2.8%,呈现出逐月走高的态势,一路直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3%的目标。不少机构预计5月份CPI涨幅很可能挑战3%的通胀警戒线,而且6、7月份CPI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到下半年才会有所下降。虽然也有专家预计5月份CPI同比增幅虽然会较4月继续上升,但涨幅不会超过3%,但总的来看,受到翘尾因素的影响,5月份CPI涨幅继续攀升,突破3%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综合来看,有四个因素影响了前4个月的CPI值,并将继续影响未来CPI走势。

(1)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今年以来,由于各地区气候变化,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因而前几个月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自国家发改委5月24日公布打击农产品“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政策后,玉米、大豆、蔬菜等商品已应声下跌。当前已进入蔬菜上市旺季,预计后期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下降,对CPI的上行压力也会减小。

(2)天然气等资源产品的价格调整。从去年年底开始,关于天然气价格即将调整的传言就一直不断。就在今年4月,山东、天津等多个省市的天然气管输费用每立方米上调了0.08元。这一调价举措被业内看作是天然气价格上调的“预热”。5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态,今年国家发改委将重点抓好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工作,我国将调整天然气价格,推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等。这一席话无疑定调了今年天然气价格的调整。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输入。有迹象表明,在世界各国经济陆续开始复苏的背景下,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升,输入型通胀正在重新出现。尽管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并未像2007年、2008年那样出现暴涨,也有价格下跌的情形,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总是很灵敏的,尤其是对通胀预期的影响。

(4)货币因素。虽然今年已经历了3次存款准备金的上调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的持续净回笼,但市场上流动性水平依然宽松。据统计,去年央行总计向市场净注入头寸27500亿元,这还不包括前几年向市场注入的净头寸,而到目前为止,央行仅从市场净回收头寸不到4000亿元。因此,经济累积的货币超量发行无疑是CPI上行的巨大推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CPI的涨幅应当予以足够关注,但当前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矛盾仍然是保增长,而不仅仅是防通胀。通胀的预期是要加强管理,但不要把目前的价格上涨看得过重,更不能把调控价格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标准。即使今年3%的通胀目标被突破,也还属于温和性的通胀水平,不必过分恐慌。

虽然5月份的月度数据中不会公布GDP增幅,但可以预见,在相对于去年财政政策效应减弱、货币政策趋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在一季度11.9%增长率的高位上有所回落。当前,国家治理房价上涨过快的房地产新政以及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都会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不过,8%增长目标的完成是基本不必忧虑的。因此,经济增长率的一定回落反而有利于中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