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通缩两种极端状况都不会出现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进入2010年后,因为前期各种刺激政策的滞后作用,使得中国经济过热的苗头显现,再加上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及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政府开始采取紧缩的宏观政策,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前景变得不明朗。为了理清思路,我们先看两个相左的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主要面临的是通胀威胁,其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2009年底开始,国内的CPI同比与环化均已出现上涨的趋势,并且可以看到,它的变化与2003年和2007年的趋势非常相似;二是2009年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货币中性原理有效,今年下半年会出现通胀压力;三是国内工业产能释放,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使近几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攀升;四是央行测算的国内产能缺口,已处于12年来高位,缺口为正,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超过潜在经济增速,预警过热苗头;五是工资整体上升,消费者信心不断上涨。所以,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着可能的通胀局面。
有人提出,未来通胀最大的威胁可能潜伏在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2009年有3.1万亿新增信贷流向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全国住房交易金额超过6万亿元,2010年一季度又增加了8000多亿元。可以推算,2009年近10万亿新投放货币很大程度上被房地产吸收了。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密集调控下面临调整,上述巨量资金可能出逃,将大量释放流动性,从而加大通胀压力。
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可能面临着通缩的局面,其主要依据一是在《华尔街日报》5月份进行的调查中,十位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有八人认为,中国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比第三季度慢,他们大多数人还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慢至9%左右;国內部分投行认为二季度GDP会掉到9.5%,三季度大概为9.9%,四季度为 8.8%,把单季GDP增长率画一个图,就是向下走的M形走势。二是一些经济领先指标,如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已有高位下调的迹象。三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编制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四月份的55.7%回落到五月份的53.9%,生产指数从四月份的59.1%回落到五月份的58.2%,新订单指数从四月份的59.3%回落到54.8%,出口订单指数从54.5%回落到53.8%。四是投资动力下降,除了2010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外,如果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福建这七省市单列的话,会发现这七省市占中国GDP比重的一半左右,但从投资增速来看却比其他地区慢上10个百分点左右。五是从长期来看,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消失,劳动成本上升,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期有可能很快结束。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断,防通缩比防通胀更紧迫。
中国真的会在上述结果中选一个吗?笔者以为,这两个极端状况不会成为现实,中国走的可能是中间路线。我们的判断依据为:
第一,虽然从短期看,经济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有些困难,但是应该看到,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加速上升通道内,按照我们的推算,这一过程将维持到2035年附近。采用“三和法”估计中国增长Logisitic增长模型,其结果由模拟的中国人均GDP Logisitic增长曲线大约在49至50期(2034-2035年)出现拐点。同样按我们的计算,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峰值人口为10.2亿人(第一次峰值),劳动力总供给估算为7.9亿。但是,此后劳动力年龄人口不会马上持续下降,在2022-2030年之间将有一个短暂的上升(第二次峰值)或缓慢下降阶段。至2035年左右,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持续下降趋势。以此推算,中国人口红利的最终消失,将发生在2030年之后。在此背景条件下,中国经济当前有强劲的内在增长动力,所以,只要政策操作不失误,经济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2009年CPI为负,2010年价格会出现恢复性的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通胀。众所周知,货币中性即使在市场已经完善的发达经济体也只是长期有效。2009年国内信贷确实放的比较多,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土地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些信贷相当于开发了一个潜在的资源库,是一个潜在资源的货币化过程,它并不一定就会在短期影响价格的变动。从CPI变化的环比看,我们也看不出价格有不断上升的明显趋势,而且当前的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特征,是否会扩散还有待观察。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国内商品总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大幅通胀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三,各种先行指标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目前都在比较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它们现在的高低变化,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对宏观政策变化的一种反应,只要宏观政策本身是稳定的,这些指标应该也不会大幅度波动。
第四,外部环境现在情况不明朗,但总的趋势应该不会比金融危机的时候更严重,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外需也不能过度看好。所以,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比想象的要小。
第五,目前中国经济还处在一个受外部冲击后的恢复过程中,很多统计指标显示的结果是矛盾的,人们的预期也并不稳定,这时,我们不能确定经济的趋势性变化。所以,通胀与通缩的结论都不一定符合实际的经济情况。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尚处在一个方向的选择过程中,没有出现向某一个极端发展的趋势。我们预计,2010年的价格水平会有一个相对温和的上升,但幅度有限,并不会形成严重的通胀。当然,应该注意到经济进一步上涨的动力确实有可能衰减,但也不会出现掉头快速向下的情况,只要宏观政策操作上没有大的失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有可能在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不会出现严重的通缩,所谓滞胀的局面也不会出现,但过紧的宏观政策,有可能放缓经济恢复的步伐。
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尚处在一个方向的选择过程中,没有出现向某一个极端发展的趋势。我们预计,2010年的价格水平会有一个相对温和的上升,但幅度有限,并不会形成严重的通胀。当然,应该注意到经济进一步上涨的动力确实有可能衰减,但也不会出现掉头快速向下的情况,只要宏观政策操作上没有大的失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有可能在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不会出现严重的通缩,所谓滞胀的局面也不会出现,但过紧的宏观政策,有可能放缓经济恢复的步伐。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