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密切跟踪经济运行新动向新态势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继续呈回升向好势头,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已经给出了证明。尽管如此,面临的经济形势却也异常复杂。

“三驾马车”驱动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

今年上半年,延续去年各项经济政策的刺激和落实,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呈恢复性增长态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国民经济仍属于强势增长阶段。

从物价水平看: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温和上涨,达到2.6%。如果从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2%,4月份上涨2.8%,5月份上涨3.1%,6月份上涨2.9%来看,物价呈现底部逐步抬高趋势并逐渐企稳,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所致,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由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抬升较快,也出现了走高态势。总体看,高增长低通胀格局依然维持。

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形势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0%。其中,1—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1—4月同比增长26.1%,1—5月同比增长25.9%,投资增速小幅回落。但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依然在加快,比上年同期加快30多个百分点,项目投资依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上半年,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2%,1—4月同比增长18.1%,1—5月同比增长18.2%,均比上年同期加快约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又明显快于农村消费,表明内需力量还主要体现在城镇。

上半年对外贸易基本扭转下滑态势,恢复速度比预期要快。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1%,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4.9个百分点,1—4月同比增长42.7%,1—5月同比增长44%。虽然3月份进出口贸易出现小幅逆差(3月份贸易逆差72.4亿美元),但4、5月份后又转为顺差并呈现顺差加快之势,上半年顺差达到553亿美元,并逐渐对应了人民币第二轮升值态势。

可见“三驾马车”均有效地拉动着国内经济平稳向上增长。

经济运行新动向新态势不可忽视

虽然上半年,一系列宏观经济总量数字很“靓丽”,但也并不能掩盖经济发展中内在矛盾交织的“窘境”,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密切跟踪分析的新问题、新动向:

第一,从天灾人祸的表现看,上半年节气变化异常、灾害频发。从西南地区干旱、青海玉树地震,到进入夏季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南部地区又出现历史高峰期洪涝、高温等,局部影响了农业生产特别是夏粮生产。中央财政为此下拨的各种救助款远远高于年初预计。尽管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高压态势,但一些地区仍然生产事故不断。中央财政担负的抢险救灾代价成为很大的财政压力,直接影响全年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的推进。因此,应对危机这种纯社会管理问题已经上升为事实上的经济问题。

第二,上半年我国股市表现让人大跌眼镜。A股市场一反去年强劲走势,中国股市全球表现最差。从年初的指数最高点到年中下跌近千点,跌幅达30%,两市市值蒸发超6万亿元,投资者普遍亏损,万众瞩目的“虎头”行情彻头彻尾变成了一场“惨剧”。上半年,资本市场乱象频生:股指期货出台不仅没能平抑市场大起大落,反而助推跌势;创业板再次书写一桩桩“一夜暴富”的神话;不少上市企业继续恶意增发圈钱;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效果欠佳,上市门槛似乎越来越低,大盘股发行或者增资压力不断。资本市场治理水平值得担忧,也严重挫伤了投资者信心,进而改变了社会中间阶层对经济的良好预期。

第三,在新一轮房地产投资和涨价潮中,各地“地王”涌现,过量的流动性成为助推的“幕后黑手”。在异乎寻常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下,资金不断“腾笼换鸟”:挪不出的资金沉淀会对未来可能产生的楼市“泡沫”的破灭埋下信贷隐患;能够快速抽身的资金却又变相进入其他大宗农产品等市场兴风作浪,上半年一些农副产品得以爆炒或是一个表现;而另一个表现,就是一些地方又借国家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的出台,默许这些资金转而潜入,以各种新型开发区、产业园区、动漫区等五花八门的名义开始了新的“圈地运动”。与此同时,沿海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民间集资放地产高利贷,有的年利率已经高于银行利率几十倍,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风险隐患。

第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沉重,伴生而来的“去库存化”又成为投资消费循环的棘手难题。上半年各地工业经济发展很快,这主要得益于政策驱动加大了对地方产业投资,但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各地高耗能项目又出现“逆转”之势,到今年一季度,随着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特别是一些西部地区高耗能省份用电量增速再次领先,其中,不少隐患煤矿不顾安全生产、违规开工。这使得节能减排任务压力骤增,必须靠做大地方GDP降低万元能耗指标,这又让地方政府陷入“科学发展”的盲区。而与此同时,由于竞争性投资加剧带来了继2007年后的新一轮产能过剩,钢铁、有色、建材等去库存压力增大。

第五,过快投资暴露出地方政府融资风险新问题。去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给许多地方政府带来投资冲动,各地纷纷推出包括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轻轨、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规模十分庞大。然而,除了中央财政负担少部分外,大量项目资金要由地方自筹,这让多年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变得更加困窘。于是一年间,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飞速发展。据央行数据,全国已出现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其融资途径主要靠银行贷款,在去年全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比就高达40%,总量近3.8万亿元。地方政府建设负债率也为此快速上升到14.9%。如何为地方融资平台正常融资提供通道、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地方财政风险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另外,上半年,随着广东“富士康事件”的出现,许多行业企业如何应对新一轮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升,应对“刘易斯拐点”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新矛盾。而同时,在6月下旬,央行重启新一轮汇改,让久悬的一个“靴子”落地,人民币汇改必然带来人民币币值继续缓步上升,这将致使一大批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制造类企业产品的对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减弱,结合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压力,短期内对国内宏观经济必将造成不利影响。

复杂多变中更要稳定既定政策把握好平衡

今年两会提出全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基本准则,就是必须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握好三者平衡。

从上半年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这一势头保持到年终没有问题。尽管从各种指标走势上看,二季度末均已冲高回落,所谓制造业PMI指标已经下行到50这个关键点就是个证明。但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逐步放缓既是基本态势也是结构调整之必需,从短期看有利于逐步缓解经济运行紧绷状态,避免政策急速调控引起经济“硬着陆”,长期看这有利于为明年经济发展让出空间。

目前国际经济变化依然复杂多变,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后金融危机的解决进程蒙上阴影,经济“二次探底说”不绝于耳,前不久美国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甚至抛出“第三次大萧条”的言论也有不少响应。在国内,特别是二季度后,经济学界不断有经济“两难说“:就是人民币升值过快将使出口恶化、就业困难,不升值又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增强出口可以拉动经济,但不能再走依赖扩大出口的老路;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但企业成本增加;房地产调控不可半途而废,但房地产萎缩对经济也不利;节能减排要上调资源价格,但物价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宏观政策退出过早会使经济二次探底,但退得太晚又会加大通胀压力。

国内经济宏观面上现在还有一个“未落下的靴子“,就是央行选择何时加息,或者年内还要不要加息,学者看法也不统一。民间对宏观面的担忧明显高于政府,致使今年国务院强力出台的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非禁行业领域投资的意见,并没能受到市场喝彩,因为目前民间资本积聚最多的房地产业已被非理性舆论重重压制,直接影响了对政策的稳定预期。

而上半年已经开始的温和金融紧缩政策比如资金回笼速度大大加快,已经逐渐遏制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大部分专家意见是下半年宏观政策可以考虑不再需要继续加大紧缩力度,但可以考虑在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的差别化上做文章,包括实行差别化利率政策,等等。

其实,目前对政府来说,真正面对的难处还在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年下半年晚些时候,党中央全会将通过“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的主要精神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然,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是既要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突出矛盾,更要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而且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利用区域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来调整经济运行,将成为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取向。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