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不能离开体制改革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马涛 作者:admin 责编: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面临多重两难的复杂局面,需要在各种矛盾中审慎决策。正如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调研时所强调的那样,下半年经济调控的核心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在这三者之中,调结构是一个重点,而全面的体制改革又是结构调整得以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增速回落正常 应主攻调结构
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将迎来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调整期,中央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前一阶段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以此来指导下半年的经济工作。
从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经济增长11.1%,其中二季度增长10.3%,低于一季度的11.9%,但仍大大高于潜在经济增速约一个百分点,经济表现仍然乐观。上半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对房地产、钢铁、水泥等行业进行调控,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严格控制信贷节奏,加强流动性管理,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扭转了经济过热的苗头,这种经济增速的回落是我们所期望的回落。接下来,结构调整应该成为重点。
一般而言,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呈现出一种“V”形态势。在调整初期,经济增速的短暂下滑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控制在合理区间内,经过长期的努力后,结构调整的效果会逐步显现,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会不断增强,增长机制也将更加顺畅。在我国,由于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有利因素大量存在,城市化、工业化处于快速推进中,因此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问题不大。但是,政府宏观调控必须从拘泥于短期经济波动的思维中跳出来,将重心放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培育上,保持一种长期的发展视角和国际视野,推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经济结构调整既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的要求,也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长期动力的必要保障。只有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才能得到增强。结构性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根源。为了改善结构失衡局面,一要处理好增加居民收入和带动消费增长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保障进出口增长和内需增长的关系;三要处理好投资稳定和消费增长的关系;四要处理好垄断价格稳定和大众商品价格稳定的关系;五要处理好缩减落后产能和支持新产品科技研发的关系。
以体制改革促结构调整
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利用目前低通胀、低风险、平稳增长的大环境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全面改革,并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平衡可持续增长。
笔者认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阶段目标,即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生活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是最终目标,即改革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改革路径的选择上,必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指导原则。
但毋庸讳言的是,今天改革已显露出后劲不足、进展缓慢的迹象,而本来具有积极意义的“渐进改革”原则,在现实当中也逐步演变为有限改革原则和主观偏好原则。在经济改革方面,主要表现为我们长期注重于“增量改革”、“边际改革”,而没有直面难度更大的“存量调整”,对于这种改革路径的过度依赖,造就了“扭曲性机制”,使得各种风险不断沉淀,尤其是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加剧和对弱势群体利益的掠夺。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是对经济存量的重新整合,必须对既得利益进行再次分配,并以此促进经济公平增长。为此,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各类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市场体系。
笔者认为,作为现代市场体系必须具备三项功能:一是刺激经济发展,尤其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三是促进财富增长,提高居民的各项收入。我们要建立一个既要推动中国经济持续成长,又要有效分散经济成长所累积的风险,同时还能使居民享受经济成长的财富效应的现代市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可承受的经济增速回落前提下,进一步理顺经济结构,切实解决各种深层次问题,尤其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是因为收入分配问题解决不好,经济就不可能实现健康增长,许多社会问题也不会得到很好解决。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面改革,这是我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