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以结构调整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徐杰 作者:admin 责编:


 “高成本时代”最直接的含义是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而这正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如果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则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无法保证的。因此当务之急应是从政府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制定出长期并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在高速发展了30多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高成本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节能减排成本和出口成本快速上升,导致以往以低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举步维艰。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发展环境的巨大改变,有助于我们未雨绸缪。

    一、进入“十二五”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

    首先是要素成本不断上升。首先是资源能源成本上升。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市场的资源能源价格不断上升。2000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20美元左右,而到了2009年底,原油价格上升到每桶80美元,期间更是经历了2008年10月每桶147美元的疯狂。铁矿石和铜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且上涨的势头仍将会持续。未来资源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其次是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此次金融危机后,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普遍出现了“用工荒”。尽管一些用工企业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待遇,但仍然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另外,新的《劳动合同法》将发挥作用,在对工人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提供更好保障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在2020年使中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比2008年翻一番。按照这一标准,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也会相应地翻番甚至更多。

    其次是低碳成本压力巨大。一直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呈现突出的“两高一资”的特点,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可以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部分建立在对能源的低效率使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上,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宣布将在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和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支出将大幅提高,一些企业将因不能达标而被迫关闭,导致社会成本上升。可以说,在未来的10至20年里,低碳成本可能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所支付的最大成本。

    再其次是出口成本,即贸易保护成本和汇率成本日益增加。历次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必然抬头。这一特点在近两年表现得更为突出。2007年以来,世界范围内针对中国的各项反倾销调查数量激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再发难,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从而减少了自己国家的就业机会。中科院的一份报告认为,今后几年中国将成为贸易摩擦高发区。2010年5月31日至6月3日,在WTO对华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中,中国收到了来自27个世贸成员发来的1500个问题,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困难重重。

另外,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就承受着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0%。进入2010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大。我们预计,在未来的至少5年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一直存在。虽然不少经济学家对汇率与贸易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争议,但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成本将成为中国未来出口的一项不可忽视的成本。   

其实,中国经济进入高成本时代,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程度。这是因为,劳动力成本提高反映出农村已不再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低碳成本的提高必然会引导各类企业减少碳的排放,这就意味着我们生存环境的改善;而出口成本的上升也表明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在不断上升。但不容否认,“高成本时代”最直接的含义是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而这正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如果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则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无法保证的。因此当务之急应是从政府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制定出长期并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二、通过全面的产业升级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来应对高成本

    近日,李克强副总理在《求是》上载文称,“不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就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唯有实行结构调整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那么,面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应如何改变呢?

    1.促进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以应对要素成本的上升。

我国产业结构之所以对于要素成本的上升敏感度很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产业大多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端,依赖低廉的要素投入来获取微薄的利润。因此,应对要素成本上升的唯一出路,在于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在微笑曲线中的地位。一些发达国家除了发展部分高端的制造业外,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各类服务业上。美国着重发展金融产业,成为全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大力发展其教育和金融产业;意大利以创意和时尚产业为主。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远远落后,大部分市场被他国占据。为此,应从“十二五”着手,制定出以服务业为主、包括各类新兴产业在内的发展规划,鼓励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的发展。

在各类工业产业中,应通过提高传统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和具有生产率上升特征的新兴工业产业的比重,来促进产业升级,克服要素成本上涨的压力。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水平。

    2.通过促进现有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和发展低碳技术和产业,以应对越来越高的低碳成本。

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2009年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吹响了集结号。低碳经济的含义主要包括:对现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以低碳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我国应一方面抓好现有产业的节能减排,另一方面集中力量进行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迎头赶上,进入世界领先的行列。

    3.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入手,应对出口成本的不断上升。

我国的出口总量逐年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国内需求未能有效地得到激发。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通过扩大内需,转变“外需腿长,内需腿短”的失衡状态,实现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双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在扩大内需中,当务之急是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这就要求一方面提高农民工、农民以及其他一些低收入者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