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深耕”中国市场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欧美市场的糟糕状态是导致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转向中国等新兴市场的一大因素,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加速开放则是这些银行迈向中国市场的另一大驱动力
欧美各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前景难测,而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各家企业、机构资本战略“东移”之势愈演愈烈。而一直以来把中国市场视为“必争之地”的各家外资行也一反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沉默状态,开始渐显高调。
“外资行在中国市场的第二波潮涌正在酝酿中,预计明后年,外资行与外资行之间及中外资行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瞄准中国 动作频频
继上周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开设国内首家智能环保型零售网点后,花旗在中国的第二家智能型零售网点于9月1日在北京正式开业。这一举动也印证着花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兆伦的表态——今年年内,花旗中国将会以平均每月新开两家分支网点的速度,加速在中国内地的网点扩张。
尽可能多地开设网点是每一家意欲立足中国市场的外资行的首要举措,而花旗、渣打、汇丰、东亚、法兴、德银等外资银行的高管在被问及开设网点的计划时,“监管层批多少,我们就开多少”成了他们的一致答案。
而招兵买马则成为外资行继开设网点之后的又一必然举措。昨日,有消息传出,花旗计划在未来3年之内,将集团在中国内地分支机构的员工数量由目前的4500人增至1.2万人。同样,渣打银行董事总经理曾继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在未来6个月之内,渣打香港及内地的员工人数将增加20%。
而除了花旗、汇丰、渣打等这些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行正蓄势待发之外,后来者同样意欲进一步深耕。8月31日,北美信托银行宣布,该行北京分行牌照申请已经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
“从欧美国家银行业的整体状况而言,当前尚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存在问题的多数是一些中小银行,像花旗这样的大型国际银行目前局面已经稳定,而且正处于危机后需要重新寻求发展的时刻。”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欧美地区的经济前景较为悲观,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则截然相反,这势必驱使外资银行纷纷瞄准新兴市场。”
开放魅力 竞争加剧
如果说,欧美市场的糟糕状态是导致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转向中国等新兴市场的一大因素,那么,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加速开放则是这些银行迈向中国市场的另一大驱动力。
“尽管过去两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有所放缓,但是近几个月的加速之势让人无法忽视,也引得不少外资金融机构‘热血沸腾’。”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在允许外资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后,前不久中国监管层进一步对外资行开放了内地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而记者在问及诸多外资行对于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态度时,多数外资行都表示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很快就会有动作。
同时,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也为外资行带来了众多机遇。8月31日,渣打银行表示,大连分行已经成功为客户开设了境外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这是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项目扩大以来,在大连开设的第一个境外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同日,汇丰宣布,已在内地所有17个可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分行完成了首笔业务,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地域最广的外资银行。在海外,继7月份在英国完成首笔交易后,汇丰近日在新西兰也完成了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就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来看,之前双方尚显壁垒分明,但是从花旗把网点开在地铁站内的举措来看,外资行拓展业务及客户范围的目标逐步强化,竞争意识同样强化了。”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