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全球经济资源加速再平衡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李慧莲 朱菲娜 作者:admin 责编:


 ——专访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柯林·梅尔

 

徐伟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把采访提纲传给柯林·梅尔先生的时候,并没有期待他能回答得这样细致,这样深刻。因为,他在北京的时间很短,采访只能安排在他去钓鱼台国宾馆出席“牛津中国财经论坛”的空隙中进行。这些问题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中国在危机之后角色的变化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如何看待本次金融危机目前所处的阶段,等等。他可能是为此次采访做了功课,回答问题简明扼要,不紧不慢,不苟言笑,只是在拍照时听到记者说出“smile”时才露出他那独特的笑容。全然英国做派,相当绅士。

金融危机加速全球经济资源再平衡进程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金融危机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各国经济?

柯林·梅尔: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政府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加大了监管力度。比如欧洲和美国的监管当局,就加强了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尤其是资本金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对银行不同风险级别业务的有效地隔离和分离的制度。他们希望通过加强监管,来避免银行较有风险的业务,在未来对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产生更大波及效应。

第二个反应更多的是表现在宏观层面,这些政府部门削减了自己的政府开支,也为市场制定了或引入了更低的利率水平。不过,这带来了双重效果,一方面,避免了政府赤字不断扩大所带来的风险,或者是灾难的再次重复,但另外一方面,正是因为削减开支或者降低利率,也给西方经济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即在未来不能保持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西方经济体在经历这些变化时,中国和东方的其他一些经济体受到的影响非常有限,甚至是未受影响。比如说,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就保持着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你的意思是说,危机中,中国金融体系表现出众?

柯林·梅尔:应该说在这次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在中国实体经济的成功当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银行业,它实际上是为整个体系提供了大量流动性,使其经历了其他国家未曾经历的扩张。

当然,中国的金融体系仍有一些需要改革的领域,很多人都在热烈讨论这些方面,相关的政策制定者也认真地考虑了。比如,首先应该讨论的是,除了银行以外,金融体系的其他部分该如何发展,尤其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性。

再一个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我听说,现在国内外有这样一个辩论,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在获得融资的背景之下迅速扩展,它们和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来自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现在大家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就是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第三个重要领域,就是如何推进企业创业的进程。同时,如何向这些创业活动提供融资。在西方,普遍的做法是,风投公司为那些初创企业提供融资。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中国,也能看到类似的情形。

当然,其他金融领域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分的讨论,比如说私募或直接投资的领域。现在有一个广泛的期望就是中国的私募行业能在未来中国大企业重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样的,市场对金融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未来进一步发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期望。比如说,中国最近推出了股指期货,但是我觉得除了推出股指期货以外,在其他的一些金融市场细分领域,仍然有同样进展的可能。这样,在未来,可以预期企业和生产者对他们在实体经济中遇到的风险,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得到有效的对冲。

当然了,也有其他一些政策方面的问题,在未来也会有同样的变化,比如说企业治理的方面。未来可能在这些企业当中,虽然仍然保留着所有者和管理者控制企业的模式,但是可能会有更好的机制出现,相对于大股东或者企业管理层来说,能够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小投资者。

最重要的政策方面,就是未来对金融市场监管方面的变化。我刚才说过,中国与西方相比,在金融危机当中,避免了西方金融体系所犯的很多错误或者是失败的地方,部分原因是中国在市场监管方面与西方有所不同。随着金融创新,或者是金融市场不断地深化发展,对中国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金融监管也要与时俱进,这样可以避免西方经济体所犯下的错误。

举一例子来说,现在人们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可能产生泡沫,人们也担心这个泡沫一旦破裂,会有怎样的后果。实际上,我们首先要记住,房地产泡沫正是导致西方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如果泡沫破裂,中国自己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会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监管政策尤其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已看到,现在一些监管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柯林·梅尔:在宏观经济层面,在过去几年,在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已经看到,我称之为“全球经济资源的再平衡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西方发达经济体和东方发展中经济体之间,资源的流动出现一种再平衡的现象,而金融危机加速了这种再平衡的进程。意思就是西方发达经济体资产的相对价值,相对于东方经济体,出现了价值的进一步减值或减少,而在此过程当中,西方经济体会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这种再平衡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比如它们会引入低息的政策环境,但这种低息的政策存在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风险。

危机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

中国经济时报: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你认为,中国在全球市场的角色有怎样的变化?

柯林·梅尔:这次危机使中国的变化有许多,毫无疑问,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中国在全球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活动的自身体量在未来会不断地扩大,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同时,中国在国际金融活动当中,国内的资本流动和国际的资本流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未来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会更多地倾向于跨境的、国际性的资本流动。

另外一个变化,我觉得,中国应当在全球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当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因为最近的也包括这次金融危机有个很重要的教训,即风险是无国界的。一个市场上出现的危机,很快就会扩散到世界上的其他角落,影响其他地方。因此,中国也需要帮助全球金融体系建立一个更好的监管或者标准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中国角色的这两大变化会对世界经济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柯林·梅尔:中国的这种角色变化,必然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因为中国经济本身已经是全球经济当中——虽然令人难以想像,但是已是既成事实——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刚才我谈到,关于全球经济资源的再平衡或者转移的这样一个过程,只会进一步加重或者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体中的地位。

中国除了在金融市场当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之外,同时也能通过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改变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架构。比如刚才谈到的企业治理方面,中国可以帮助全球在危机之后设立新的标准。比如说,过去,西方经济体在企业治理当中,出现了很多失误,不管是21世纪初的因特网泡沫,还有像企业治理方面的安然的丑闻、最近爆发的金融机构方面的治理不力等等。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制定符合发展中经济体特点的一种标准。当然,这个标准同时也要符合全球企业的共同特性。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必须要在全球性的、不管是公司治理也好或者是其他经济规则的制定当中,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

西方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有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已经过去,您认为是否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柯林·梅尔:危机是不是完全过去有待观察。至于二次探底,与其说我对中国经济二次探底有担心的话,不如说我最担心的是西欧和美国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我觉得在欧洲或是北美,可能有这样一种真实的风险存在,就是经济会再次衰退。因为现在这些地方的政府为了避免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不得不大幅削减政府支出,但这种政府支出的减少会带来经济活动的进一步放缓,从而阻碍经济的复苏。所以说,虽然它们的衰退会影响中国,因为中国也是一个追求出口比较效益的国家,但是中国经济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成分,或者说是抗危机、抗打击的成分,这是西方经济体所没有的。

中国经济时报:人们应该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吸取何种教训,或者说如何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危机?

柯林·梅尔:实际上,全球的金融创新得继续下去。因为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分。但是我想,西方的主要金融机构在危机当中所犯下的主要错误,值得我们总结的一个教训就是:它们过多地把它们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的业务进行了创新的组合,比如一方面,它们向公司和个人提供普通的借贷服务,另外,它们又出于投机的目的,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两种业务混合之后,赚钱了当然没事,但是如果出现亏损的话,这个亏损除了影响它们的投机业务之外,也会影响到一些实体经济或进行正常商业信贷业务的个人或者公司。所以要记住这个主要教训:我们要避免混业经营所带来的可能的风险。解决方案是,要么进行分业经营,要不然,如果这些投机性活动和正常的业务同时存在的话,就要对投机性业务进行更严格的管制。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