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日益彰显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央行在意想不到的时间推出了意料之中的一项政策——加息,很显然,这是冲着通胀去的,即将公布的9月份通胀数据很有可能超过了外界的预期,实际的通胀压力或许比想象的要大。
由于物价涨幅的回升,自今年2月以来,中国已连续7个月出现“负利率”的情况。8月份CPI回升至3.5%,创下年内新高,也是2008年10月之后的最高点。更值得担忧的是,通胀有日趋恶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占据CPI统计最大权重的食品价格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也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
央行对通胀的担忧从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的表述可以看出端倪,在例会后的新闻稿中,央行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管理通胀预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与以往例会的表述明显不同的是,此次例会将“防通胀”提到了首位,并且着重强调了任务的艰巨性。
中国经济的强劲走势也为央行宣布加息增加了底气。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今年6—7月之间,相关部门一度担心经济会过度下滑,但随着8月份经济运行数据的反弹,以及预期中9月份数据可能会继续反弹,调控当局对于经济继续下滑的担忧暂告消退,多部委加码房地产调控也说明了这一点。
今年上半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但进入三季度以来,蠢蠢欲动的房价开始逐渐吞噬已经取得的调控效果。因此,国务院再次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各部委也陆续推出相应举措,而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必须收紧银根。应该说,房地产调控效果不彰是促使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加息的理由可以找出千条万条,但央行昨日宣布加息还是让绝大多数市场人士大跌眼镜,原因是目前中国加息缺少必要的国际环境。首先,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暂缓刺激政策的退出步伐,美、欧、日等经济体甚至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增加了刺激的力度;其次,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制造了大量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充斥全球市场,四处寻找投资标的,中国此时收紧货币政策将会继续刺激热钱流入。
基于以上判断,多数市场人士得出结论,中国短期内不会加息,但实际的情况却与预期完全相反。目前来看,中国调控当局的决策思路与研究机构的分析框架有明显差异,在现有的环境下宣布加息,说明中国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更加重视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独立性,着重以国内经济因素作为决策参考。
国内的因素不仅仅是居民消费价格快速上涨,还有潜在的资产泡沫压力。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由于实际利率正随着通胀预期的升高而在负区间内越陷越深,信贷控制并不足以控制资产价格通胀。随着量化宽松的到来,流动性的涌入会进一步升高。如果中国仍使用目前的政策组合来应对全球量化宽松的大环境,最大的风险可能并不是制造业部门相对美国或其他亚洲经济体失去竞争力,而是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
当然,中国在汇率政策方面的灵活性也为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创造了条件,鲁政委称,6 月19 日进一步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弹性的恢复,已消除了其对利率政策的制约。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