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民富”是“国强”的基石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林春霞 作者:admin 责编:

 ——专家解读“公平正义、均等化发展、普遍较快增加”理念

就五中全会公报对民生问题的表述,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国家强大了,民富并不是问题,国强最终为了民富,但必须将它放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来看待,因为民富是国强的基石。

“普遍较快增加”意义深远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卓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民生问题国家一直在关注,这次更加积极,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他说,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将民生纳入科学发展范畴,特别是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有新意,更值得关注。这说明国家对民生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它切好,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提法,也是公平公正意愿的体现。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而五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公平正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许多人提“包容性增长”,其实质就是共享增长,从国与国之间来看,世界各国要公平公正地享受人类文明发展成果。从社会内部来看,公平正义是其核心价值,社会全体公民都能公平享受改革与发展成果,经济价值、资源价值、社会利益以及文明成果等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公平合理分配,其中包括薪酬、社会就业、保障等等。

竹立家认为,实现民富民强,是国家的终极目标。现代社会先民富民强才能国强国富。从政治哲学高度强调民富民强是国富国强的基础。提得较高,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稳定社会。

目前国富已不是问题,民强是人民群众根本权利的实现,民强的概念就是权利的概念,没有权利何来尊严。民众的政治参与权、民主参与权,是现代文明最根本的表现。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提出“公平正义”这种理念很好。缩小差距,增加居民收入,减少社会不公,已刻不容缓。但必须要将它转变为约束性制度与规划,并不断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增加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是关键

张卓元说,现在提出“公平正义、均等化发展、普遍较快增加”?这些理念很好,应该能够反映百姓的意见与要求。下一步关键要落实,要建立坚持扩大消费和内需的长效机制,重点是居民消费,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支出,主要是增加改善民生、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投入比例,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的实施步骤与措施。

张卓元认为,目前在公共服务资源分配方面还存在不公平性,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很不合理,支出力度也不够。如国家对医疗的基本投入80%在城市,而且只是让特殊群体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普通百姓享受的优势医疗资源还很匮乏,农村医疗投入更是极少。

中国社科院宏观政策室研究员袁钢明向本报记者表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过去把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有可能牺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个核心问题。提出以人民需求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符合实际。

袁钢明认为,下一步要完善各项保障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这是政府应尽的职责。近年我国劳动力占比在收入分配的比重每年下降1%,这种趋势必须要扭转。在再分配中财政要将国家收入返还给劳动者,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对劳动者的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

在对公共服务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还要在产业方面多支持有利于就业、满足百姓消费需求的产业。另外,也要适度抑制物价,物价上涨太快会冲淡居民收入。社会包容性,不能仅看先进产业,经济落后地区的传统产业、边远地区都要扶持发展,统筹兼顾。这样的增长才是包容性发展,真正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根本性问题在于关键领域能否实质性改革

“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靠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这是保证社会价值与公共资源分配公平的前提。关键领域的制度改革,最根本还是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在谈到如何切实关注民生投入问题时竹立家提出了这样观点。

他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主要强调公共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公共政策质量提高了,才能有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更加注重民生,让民众有公平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选举权,让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只有进行一系列民主化进程改革,让百姓参与进来,政府才能了解民生与民情,了解百姓所需所求,以及他们的苦处与难处,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措施。譬如,工资制度改革、干部选拔、公共财政预算等方面改革,都应有社会各界特别是百姓参与进来,增加透明度和绩效评估,防止腐败。

他还举例说明财政预算以及政府消费的合理性。198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1130亿,20年后才突破1万亿元。2009年达到6.8万亿元,国民预算内资金增长速度翻了6—7倍。我们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从2003年至2009年占财政支出比重为28%—29%,支出比例还不是很高,这些预算都是政府决定,而不是百姓说了算,因此难免存在一些不合理性。

另外,2009年社保占财政支出11%,占GDP2.4%,而发达国家占财政支出50%,占GDP10%。可见,我们财政对民生支出力度还很不够。而政府消费支出占财政19%,美国占9%,日本占2.8%,这表明还应该适当降低政府消费支出。他说,我国劳动力报酬在收入中的占比在下降,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都存在不公现象。这些问题能否解决,核心在于政治、行政、财政体制等方面是否进行实质性改革。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