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紧握两大抓手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缪建民 作者:admin 责编:
西方已无力主导全球经济政策,过去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倡导者、捍卫者正在走向去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由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引起的全球货币体系的紧张就是这种趋势淋漓尽致的表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紧张状况只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前奏。中国除了要以大国战略角度考量人民币汇率外,在宏观经济中要重点关注通胀的演变。
2010年注定是一个大变化、大变革之年,又是转折之年。上半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刚过,下半年全球货币战烽火又起。今年5月全球股市是1940年来最差的一个月,9月又是1939年来最好的一个月。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为七十年来所未见。而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为百年来所未见。目前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已日趋严重,西方经济复苏举步维艰,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则增长强劲。新兴市场与西方经济脱钩日趋明显,新的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形成。我们正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
这个新格局的特征是:西方已无力主导全球经济政策,西方国家之间政策协调难度也在加大,而过去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倡导者、捍卫者正在走向去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最近由美元贬值、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引起的全球货币体系的紧张就是这种趋势淋漓尽致的表现。由于经济复苏出现困难,财政刺激及传统货币政策已走到尽头,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求助于非传统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印钞买政府债,对内为政府赤字融资、压低长期利率并由此降低按揭利率、以提升通胀预期预防通缩,对外实现货币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降低政府债务的负担。
量化宽松只能解决经济中的周期性问题而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但目前美国等西方经济中的失业等问题恰恰是结构性的。由于劳动力成本高昂,低端制造业已转移到新兴市场,金融业的复苏及高科技的发展无法吸收低技术工人。显然,量化宽松并非灵丹妙药,就像第一轮量化宽松一样,欧美央行创造的流动性大多数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流向了金融市场,投到了风险型资产(债市、股市等),这便会造成金融市场的短期繁荣及资本向新兴市场的大规模流动,引发大宗商品及新兴市场资产名义价格的上升并由此产生泡沫。前所未有的货币创造,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资本流动,必然造就前所未有的金融动荡。繁荣与泡沫及泡沫破灭将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危及经济增长及金融稳定。量化宽松政策下货币创造与股市指数正相关及与美汇指数负相关十分明显。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紧张状况只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前奏。美联储实际上已被市场绑架了。全球金融市场都在翘首以待明天的美联储量化宽松声明。市场已预期美联储每月购买1000亿美元的国债。市场已把近1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反映在作价中了,因此美元下跌,债市、股市上升。假如宣布的量化宽松规模没市场作价中反映得那么多,就会造成股票、国债、黄金的抛售,美元强烈反弹,并导致整个市场转势。为避免这种状况,美联储已就量化宽松的规模征求交易商意见了。因此,可以大胆推测美联储应不会让市场失望,量化宽松的规模应等于或超过市场预期的规模。
以前市场总要仔细聆听美联储,现在轮到美联储要认真聆听市场了。结果得益的仍将是华尔街,而占美国GDP近70%的广大消费者、占美国就业70%的中小企业及美国的债权人不仅难以得益,相反却要成为牺牲品。过量的货币创造导致美元购买力下降,等于没收退休者、储蓄者、债权人的部分财富。弱美元最终又将推高油价,等于变相对消费者征税。二度量化宽松会否引发美国及全球的高通胀取决于量化宽松的规模及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
一个超级大国要通过摧毁本币、削弱本币的储备地位来应对通缩风险、减轻债务、推动复苏,显示了超级大国的无奈。遗憾的是这还不足以创造就业、催生繁荣,中长期还会埋下严重通胀的隐患。时代确实变了。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紧张只有等到美国的通胀抬头并高于政策目标,美国需以美元升值应对通胀时才能缓解。那时美国就会要求人民币及其他贸易伙伴国的货币贬值了。因此,美元走势成了左右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最重要单一变量。外汇市场主导资本市场成了这个新时代的特征之一。这是由美元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利差交易货币所决定的。
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的情况格外抢眼。9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企稳。一方面投资、消费增长持续,另一方面出口市场稳定,经济总体是健康的。从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当晚全球各主要股市均下跌,金价下跌3%,油价下跌4%看,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确实举足轻重。因此,中国要以大国的心态和战略来看待自己在全球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影响和责任,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自身的经济发展。
短期而言,除了要以大国战略角度考量人民币汇率外,在宏观经济中要重点关注通胀的演变。由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已使大量资金流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并推升了农产品、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尽管国内农业形势稳定,但输入型通胀风险在增加。而国内货币因素对通胀带来的影响也还没有完全消化。从总体上看,未来几个季度通胀有可能继续在3%以上徘徊。我们要从经济可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角度来通盘考虑物价稳定的政策措施。温和的通胀有利于刺激需求,促进增长,并推动资金投向风险型资产,对资产市场是有利的。但过高的通胀会损害经济,还会加剧社会不公。高通胀对股票市场也是不利的。
中国目前还不存在高通胀风险,但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应对通胀方面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对此,我们要有统筹考虑。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要认清世界,也要重新认识自我。就资本市场而言,我们要在国际市场关注美元、在国内市场关注通胀,紧握这两个抓手,也就大致把握了金融市场的脉搏,就能在动荡的金融市场上扬帆搏击。
责任编辑: 万千